光相橋
日期:2016/12/14 12:37:2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光相橋在浙江省紹興市城西北,環城公路旁,因橋畔原有光相寺而得名。該橋南北向,橫跨老城河,兩頭銜接上大路和下大路。系單孔半圓形石拱橋,
光相橋簡介編輯光相橋光相橋:橋兩端置垂帶,上設工字形座欄,每邊座欄均以六只覆蓮望柱相隔、末端置石鼓,石級橋面,兩邊各有21石級。每級均厚O.12米,寬0.50米。拱圈似縱向並列砌築(因縱向縫並不對直),似宋、元代橋梁。拱石有蓮花座圖案,上刻有“南無阿彌陀佛”,一塊拱石上還刻有“古有光相……至正某年五月吉日…·等等。橋拱四分之一處有獸頭橫系石兩根。在杜春生《越中金石記》中載有“光相橋題記”。橋始建於東晉、清乾隆與嘉慶年間均重修過,靠橋端一根蓮花瓣望柱上刻著“隆慶元年(1567年)吉日重修。(注:某系拱石上所缺之字)
該橋因旁原有光相寺而得名。始建於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隆慶元年(1567年)重修。1982年整修。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跨老城河。全長30.28米,寬6.9米,淨跨8.5米。拱券條石縱向分節並列砌築,拱石上镌蓮花座圖案,上刻“南無阿彌陀佛”和“至正辛已重建光相橋”等題記。橋上置實體欄板和覆蓮望柱,其中北端望柱上刻“隆慶元年吉日重修”字樣。該橋為紹興保存得較好的石橋之一。對研究水鄉石橋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2013年5月,光相橋與八字橋、廣寧橋、泗龍橋、太平橋、謝公橋、題扇橋、拜王橋、接渡橋、融光橋、泾口大橋、西跨湖橋以及迎恩橋合並,稱:紹興古橋群,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