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石窟寺

石窟寺

日期:2016/12/14 12:47:5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石窟寺位於鞏義市東北9公裡大力山下(南河渡鎮寺灣村),背依邙山,面臨洛河。該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公元471-499),初名希玄寺,唐稱淨土寺,清代改今名。北魏景明年間(公元500~503)鑿石為窟。歷經北齊、隋、唐相繼鑿窟造像,形成巍然壯觀的石窟寺。現存大雄寶典和東西庑殿10間,石窟5個,千佛龛1個,摩崖大佛3尊,造佛龛255個,佛像7743尊,碑刻題記256個。除第五窟外,其余四窟均鑿有中心住。中心住四面均鑿龛造像,龛內皆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窟頂雕平棋藻井,四壁刻千佛及佛龛。


    窟內18幅“帝後禮佛圖”浮雕,其構圖簡練、生動、刻工細膩,為全國石窟浮雕藝術中罕見的傑作,石窟寺窟頂的大力山白虎崖下,在唐代單層閣式塔一座,通高5.3米,塔基高1.5米,平面2.7米見方。塔身南面有一小門,可進入攀塔頂。


    1982年,該寺和唐塔均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