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

日期:2016/12/15 15:31:4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南唐二陵位於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的高山之下,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開國皇帝先主李昪與中主李璟的陵墓。1950年至1951年間,由南京博物院進行科學發掘,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昪欽陵二陵均系依山為陵,相距約100米。李昪及其皇後宋氏的合葬陵居東,稱為欽陵,建於公元943年。李璟及其皇後鐘氏的合葬陵居西,稱為順陵,建於公元961年。李昪陵因建於南唐國勢強盛時;故規模較大,隨葬品較豐富;李璟陵則建於南唐國勢衰弱時,規模略小,隨葬品亦不豐富。

  李昪欽陵全長達21米余,寬10米余,包括前、中、後三間主室和十間側室。前、中兩室及其所附四間側室是磚結構,後室及其所附六間側室是石結構。墓門及前、中、後三個主室都仿照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木結構建築式樣,在壁面上用磚砌或石雕成梁、橋、柱子和斗拱,再用石青、石綠、儲石和丹粉等礦物質顏料在其上繪以鮮艷的彩畫,圖案多作牡丹、蓮花、寶相、海石榴和雲氣紋等。據有關學者研究,認為這是目前國內現存最早的附屬在柱枋部分的彩畫遺跡,在建築史和藝術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李昪陵的中室和後室之間有哺道,在雨道口的中室北壁上方,橫列大型的雙龍攫珠的石刻浮雕,下方的左右兩側各置一尊足踩祥雲、披甲持劍的石刻浮雕武士像,原均敷金塗彩。後室的室頂為巨大青石條砌成的疊澀頂,上面繪有彩色的天象圖,包括日月星辰一百余顆。後室地面的青石板上又雕刻著婉蜒曲折的江河形狀,象征著地理圖。這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陵墓內部裝飾,是秦始皇陵以來帝王陵寢的裝飾傳統。後室的中後部有石砌棺床,棺床的側面有行龍浮雕,並用淺刻的卷草和海石榴花紋作為棺床平面的裝飾。

  李異陵前、中、後室所附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台,原置的金、玉、銅、鐵和陶瓷質的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所掠走或破壞擾亂。考古發掘所得的劫余器物以玉哀冊和陶湧像較為重要,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該陵的陵名及下葬年代;後者有數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湧和舞誦,以及各種動物湧,亦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