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藍田猿人遺址

藍田猿人遺址

日期:2016/12/14 12:44:4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在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裡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裡處的陳家窩村。196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陳家窩村附近發現人類下颌骨化石;1964年在公王嶺發掘出土人類頭骨化石,1965~1966年在大規模發掘中,發現石制品及動物化石。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藍田猿人遺址頭像

    藍田猿人遺址-基本概況

    公王嶺遺址位於灞河左岸最高一級階地,其下部為堆積很厚的古老礫石層,上面堆積著厚約30米的紅色砂質粘土(“紅色土”),人類頭骨化石就埋藏在紅色土層的下部,地質時代屬中更新世早期。對含化石層進行古地磁年代測定,其結果從距今75萬年到115萬年,各說不一。盡管年代測定數據尚不統一,但仍可認為公王嶺地點是迄今為止中國長江以北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之一。

    公王嶺出土的人類頭骨化石包括完整的額骨、大部分頂骨、右側颞骨和上颌骨(附有第二、三臼齒),左上颌骨的體部和額突部、大部分左鼻骨和右鼻骨的鼻根部,還有一顆左上第二臼齒,經鑒定屬同一個30多歲的女性個體。公王嶺藍田猿人頭骨壁極厚,眉脊粗壯,幾乎形成一條直的橫脊,並明顯向外側延伸,額骨非常低平,腦量估計為780毫升,顯示了藍田猿人有明顯的原始性。

    



    藍田猿人遺址-出土介紹

藍田猿人遺址紀念碑

    陳家窩發現的人類下颌骨化石,埋藏在灞河右岸最高一級階地的“紅色土”層中,地質時代屬中更新世,古地磁年代測定為距今50~65萬年,相當於北京猿人文化早期陳家窩藍田猿人下颌骨化石屬一老年女性個體從總的形態上看,與北京猿人接近。

    藍田猿人地點出土的石制品不多。在公王嶺含人類化石的紅色土層中發掘石器共13件,其中直刃刮削器1件,石片4件,石核7件,有使用痕跡的石片1片,若加上周圍地區中更新世地層中出土和采集的共200余件。這些石制品由於地層相當,制作技術差別不大,暫將它們都看作是藍田猿人的文化遺物,主要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大尖狀器及石球。石器制作粗糙原始,其中“三稜大尖狀器”與華北地區的西侯度、河、丁村等遺址出土的相似。另外,在公王嶺化石層裡還發現幾處灰燼和炭屑。

遺址

    公王嶺出土的動物化石有42種,其中多數屬華北地區中更新世動物群中常見種,如:中華缟鬣狗、李氏野豬、三門馬和葛氏斑鹿等;還存在少量的第三紀殘存種和第四紀早期典型種,如:藍田劍齒虎、中國奈王爪獸、更新獵豹和短角麗牛等;還有少數華南中更新世動物群中常見種,如大熊貓、東方劍齒象、巨貘等。這說明公王嶺附近當時的氣候比較溫暖濕潤。陳家窩出土的動物化石有14種,為華北地區中更新世常見的動物群,缺少南方的動物種,說明二者之間有一定的時代差異,或許說明其間當地氣候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1979年在公王嶺藍田猿人頭骨化石出土地點修建了紀念亭和文物陳列室,成立了藍田猿人遺址保管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