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安陽殷墟

安陽殷墟

日期:2016/12/14 12:44:4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遺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人類歷史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殷墟為都城的商代晚期,疆域廣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空前發達,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典范之一。

安陽殷墟

    安陽殷墟-詳細情況

    安陽殷墟遺址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占地面積約24平方公裡,大致分為宮殿區、王陵區、一般墓葬區、手工業作坊區、平民居住區和奴隸居住區。古老的洹河水從市中緩緩流過,城市布局嚴謹合理。從其城市的規模、面積、宮殿的宏偉,出土文物的質量之精、之美、之奇、數量之巨、可充分證明它當時不僅是全國,而且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邊修建了殷墟博物苑。它占地100多畝,就建在殷墟的宮殿區遺址上。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門”字形,用幾根雕有商代紋飾的木柱和橫梁結構而成。苑中建築由著名的古建築家設計,嚴格地構築在原建築的遺址上。每座建築都采用了重檐草頂,夯土台階,檐柱上雕以蟬龍等紋飾圖案。殷墟博物苑不僅展現了殷代王宮殿堂的布局與建築,而且還具有園林特色。同時,它也是集考古、園林、古建、旅游為一體的勝地。

    “茅茨土階”“四阿重屋”式的仿殷大殿(甲十二基址),它殿宇高聳,朱墨雕彩,極其真實的再現了殷代的建築風格

    近百年來,在安陽小屯及其它地方,共出土殷代有字甲骨15萬多片,有近5000個單字,其中可以認識和隸定的漢 字共1700多個。甲骨文具有完整的體系,“六書”齊備。就世界范圍來講,甲骨文是當時最完整的記錄語言的工具。它是一種獨立的自成系統的文字,不摻雜任何外來因素,沿用數千年而不衰,表現了頑強的生命力。

    至今,它們在世界文化的傳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人類文明史上,甲骨文具有重要的地位,確是無價之瑰寶,這是殷都安陽人的驕傲,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確是無價之瑰寶,這是殷都安陽人的驕傲,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安陽殷墟-相關介紹

    殷墟以獨具風格、規模巨大、規劃嚴饬的宮殿建築和商王陵墓體現出恢弘的都城氣派而卓絕一時;以制作精美、紋飾細膩、應用廣泛的青銅器而聞名中外;以青銅冶鑄、玉器制作、制車、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燒造等高度發達的手工業而享譽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現內容豐富、傳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獨領風騷。殷墟豐富的文化遺存從各個方面反映出中國古代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是華夏先民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

安陽殷墟

    因此,一個世紀以來在殷墟的發現和發掘,不僅使殷墟成為中國近現代考古學的搖籃,而且為湮滅了3,300年的殷商文化,提供了一種獨有的、歷史的和科學的見證。

    殷墟作為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為甲骨文及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其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和文化價值,蜚聲中外而又影響深遠,是人類文明史上不可或缺、輝煌壯美、璀璨絢麗的一頁,應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和保護。

    中國古代社會早期的都城,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但由於受歷史條件的限制,確切的時代、名稱眾說紛纭。

    殷墟作為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為甲骨文及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時代清楚、名稱確鑿、遺跡豐富,成為探索中國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殷墟作為商代晚期的都城在繼承早期都城建設的基礎上,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其遺址規模之大、人口之多、延續時間之長、文化內涵之豐富以及清晰的文化發展序列,為中國其它早期都城所無法比擬,達到了中國古代早期都城建設的最高水平。

    殷墟以宮殿宗廟區為中心,環狀、分層、放射性分布的總體規劃布局,改變了早期城市塊狀分布的面貌,更加適應都城城市建設的需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殷墟同時具備了王陵區、城濠、廣泛使用的青銅器和文字等諸多文明要素,成為中國早期文明的代表,對西周以後的都城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殷墟甲骨文,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地理、天文、歷法、藝術及醫藥等提供了最早的文字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