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瞿昙寺

瞿昙寺

日期:2016/12/14 12:34:3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瞿昙寺為國務院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樂都縣境內距縣城25公裡的瞿昙鄉。寺院依山傍水,總體布局為一長方形,占地1.4公頃。由殿堂、碑亭、鐘樓、鼓樓等組成的一組明代建築群。寺內的隆國殿、寶光殿雕梁畫棟,古樸典雅。兩面廂廊九曲回腸,各種壁畫細賦優美。 

    瞿昙寺殿是瞿昙寺主體建築之一。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俗稱“前殿”。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築,內檐門額上懸有敕賜金書“瞿昙寺”三字的橫匾一方,下款有“大明洪武二十六年立”字樣。瞿昙寺殿雖經補修,但完好地保留了原來的建築風格和規模。殿內塑有三大古佛,8尊菩薩像,還有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施的銅燈一盞,殿門外有明永樂年間(1403—1424)施的烏金大煨爐一個。有“獨尊”匾一塊,書法渾厚莊重,遒勁有力。殿內兩側和內夾牆牆壁上繪滿各式精美的壁畫,是明代壁畫精品。 

    隆國殿在瞿昙寺內。建於明宣德二年(1427年)。俗稱“大殿”,和瞿昙寺殿、寶光殿在同一條中軸線上,是瞿昙寺整個建築中最富麗堂皇的一座殿宇,占地面積912平方米,屹立在全寺最高處一個寬大的台基上。為重檐庑殿式建築,雄偉壯觀。相傳翟昙寺創始人三羅喇嘛當年來到瞿昙寺隆國殿現址,見有清泉一池,飲水時忘了拐杖,回頭找拐杖時,已經長在泉邊,便認定這是一塊寶地,不再走了。據說拐杖長成一棵樹,就是現在隆國殿內的“珍珠樹”,那清泉就是隆國殿內的瞿昙池。建築工匠巧妙地利用地形特征,在瞿昙池上建起一座雄偉壯麗的隆國殿,在殿中泉池上又蓋了泉神堂,堂高9尺1寸,帶座4層。將一池清泉囊括在一座宏大的殿宇中,可說是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跡。殿內文物甚多,有嵌鑲著金龍牡丹木雕的皇帝萬歲牌。有重達1800斤的金光大菩薩佛像,還有清嘉慶年間(1796—1820)的青銅磬和造型十分優美的象背鼓及眾多的匾額。 

    該寺建於明代以前,明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特賜寺額為“瞿昙”。瞿昙即“喬達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姓氏和尊稱,從此該寺就稱為瞿昙寺。雖歷經600余年,該寺古風猶在,被譽為“樂都小故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