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麻扎:見證歲月變遷的古建築
日期:2016/12/14 13:11:4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新疆伊寧市阿合買提江路與新華西路交會處,一座古建築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靜靜地矗立在那裡,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和伊寧這座城市的變化。
伊犁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繁衍生息聚居地,在這裡形成了伊斯蘭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道教等共存發展的繁榮景象,在給大量古寺完好保留提供了有利條件的同時,也給大量麻扎的留存提供了機會。
矗立在阿合買提江路與新華西路交會處的這座古建築,便是伊犁眾多麻扎中的一處。12月24日記者看到,這一古建築已被相關文物主管部門進行了修繕和保護,上面標有“墩買裡麻扎”以及公布其為文物保護單位的日期等。
據記載,墩買裡麻扎始建於清代,是一處典型中原風格的亭閣式建築,為三層磚木結構。一、二層為方形,第三層是六角形,建築面積38平方米。麻扎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細致精巧。目前已成為研究清代伊犁乃至新疆的宗教活動和當時實行民族宗教政策的實物見證。
“麻扎”一詞源自阿拉伯文的音譯,意為“訪問”、“探望”,維吾爾語中轉意為“聖靈之地”。在穆斯林群眾聚居的地區,大部分麻扎是伊斯蘭教著名賢者、顯貴的墳墓,但也有些麻扎不是墳墓,而是一棵樹、一個水泉或是一個山洞。穆斯林群眾認為,每一處麻扎都有各自的聖靈。因此,穆斯林群眾遇到困難或希望實現自己的願望時,就會朝拜與之相應的聖靈棲息地——麻扎。
穆斯林群眾民間麻扎朝拜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途經麻扎時停下腳步,誦讀禱經;有專程去麻扎點燃燈火,進行祈禱活動;有集體定期去麻扎朝拜等。
從事農業生產的穆斯林群眾朝拜麻扎,為祈求風調雨順、豐產豐收;從事畜牧業生產的維吾爾族人朝拜麻扎,為保佑牲畜健康、多產、避禍免災。穆斯林群眾認為,每一門手藝和學科都有與之相應的聖靈,因此,手工業者會定期到一些先哲、聖人的墓地祭拜,祈求手藝更加成熟,知識更加完善,事業一帆風順。
近幾年,伊犁文物保護部門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推進和提升州直文物保護工作。據了解,目前州直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16處;第三次文物普查共登記各類文物點1357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