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木雕基本知識介紹之木雕溯源
日期:2016/12/14 13:13:5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東陽木雕約始於唐而盛於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據東陽《康熙新志》載,唐太和年間,東陽馮高樓村的馮宿、馮定兩兄弟曾分任吏部尚書和工部尚書,其宅院"高樓畫欄耀人目,其下步廊幾半裡"。陸氏墓與唐元和年間進士、宰相舒元輿的墓同在20世紀初被盜,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見唐代太和年以前東陽木雕已發展到一定程度。現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觀音菩薩像造型古雅端莊,足以說明東陽木雕當時的水平與風格。
當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書後,東陽逐漸發展成為明代木雕工藝的著名產地。主要制作羅漢、佛像及宮殿、寺廟、園林、住宅等建築裝飾。至清代乾隆年間,東陽木雕已聞名全國,當時約有400余名能工巧匠進京修繕宮殿,有的藝人被覓選進宮雕制宮燈及龍床、龍椅、案幾等、後來又發展到在民間雕刻花床、箱櫃等家具用品。東陽木雕廣泛應用於建築和家具裝飾,形成整套的技藝和完善的風格,現存有盧宅"肅雍堂"和白坦"務本堂"、馬上橋"一經堂"等明清古建築及"千工床"、"十裡紅妝"等家具。
辛亥革命以後,東陽木雕轉向商品性,木雕藝人制作的工藝品及箱櫃家具被商人買去遠銷香港、美國、南洋等地,形成東陽木雕產品的盛期。1914年在杭州開設的"仁藝廠"是東陽木雕最早的廠家,以後逐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發展。抗日戰爭時期和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東陽木雕曾一度凋零,產品滯銷,藝人失業。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藝人組織起來,成立了合作社。1954年又成立了東陽木雕廠,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至今東陽木雕已發展到七大類三干六百多個品種。其中木雕屏風、掛屏和立體藝術台屏等藝術性較高的欣賞品是近年來東陽木雕行業在傳統浮雕工藝形式基礎上的一個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東陽木雕在結合運用傳統的木雕工藝,仿古、營造現代建築與裝飾的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推薦閱讀:
孫權故裡龍門古鎮
印度傑普爾的粉紅色建築
中國傳統建築木構建築的歸來
仿古建築結構應重視柱子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