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地貌,統籌安排景物(圖)
日期:2016/12/14 12:57:5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園林地貌是指園林用地范圍內的峰、巒、坡、谷、湖、潭、溪、瀑等山水地形外貌。它是園林的骨架,是整個園林賴以存在的基礎。按照園林設計的要求,綜合考慮同造景有關的各種因素,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統籌安排景物設施,對局部地形進行改進,使園內與園外在高程上具有合理的關系。這個過程叫做園林地貌創作。
1-玉泉山 2-功德寺 3-青龍橋 4-甕山 5-龍王廟 6-圓靜寺
北京清漪園地形改造示意圖
創作原則
園林地貌的創作原則可概括為:
1,因地制宜。園林地貌處理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宜山則山,宜水則水。以利用原地形為主,進行適當的改造。中國有不少古典園林是因地制宜造園的佳例。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原稱甕山)是北京西山的余脈。在修建清漪園(頤和園前身)以前,山南地勢低窪,附近的玉泉和龍泉泉水匯集,形成甕山泊,乾隆十五年(1750)興修清漪園時,結合興修水利進行了地形改造工程,加以浚深,並向東、西拓寬。挖出的湖土除留築湖上三島和東、西堤外,部分增築於甕山東麓。又在甕山北麓挖出一條河(原稱後溪河,即今後湖),所出土方沿北園牆堆築了一列土丘。原來單調的地形經過這些改造,頓然改觀,形成山環水抱之勢。
2,師法自然。園林地貌創作要借鑒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為藍本;即所謂“以真為假”來塑造園林地貌,而且要繼承中國傳統的掇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園林地貌“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出於自然高於自然。
3,順理成章。在布置山水時,對山水的位置、朝向、形狀、大小、高深,山與山之間,山與平地之間,山與水之間的關系等,作通盤考慮。全園山水地貌的曲折變化,高低錯落要符合自然規律。地貌創作要根據土壤的不同性質確定山體或水體岸坡的坡度,使之穩定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