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代縣邊靖樓

代縣邊靖樓

日期:2016/12/14 12:39:54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代縣鼓樓又名邊靖樓、谯樓,是代縣的標志性建築。因樓置鼓,又為安定邊塞和極目賞景,故名,含有遠眺警戒來敵的意義。從隋唐到明清,一直是代州治所駐地,也是山西北部的軍事重鎮。

    初建的邊靖樓通高約10米,樓分七楹,結構較小。經歷過近百年時間,到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由於一場大火,將樓層的木構建築全部燒毀。於是,當地官員又重新募資修建,將台基增高到4丈(13米多),樓身增高到8丈(近27米),通高增加到12丈(40米),依照原有式樣,仍保留了7問樓閣。3丈(10米)的台基中,有南北可通的石券門洞,氣勢頗為雄壯。樓的四周,又建有廊坊,坊壁書錄歷年本州境內考取進士者的姓名。成化建樓之後,又經過萬歷十四年(公元1586年)、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兩次大修,更顯雄壯。今存建築基本保持了明清原式,台基高13米,長43米,寬33米,石券門洞縱貫南北。樓身高26米,寬7間,深5間,四周仍為廊坊。整體建築規整精巧,雄渾壯觀。登樓四眺,山河遼闊,塞上風光無限。樓上高懸“聲聞四達”、“威鎮三關”、“雁門第一樓”三塊大匾,真實地描繪了她的雄姿。當地常將邊靖樓與應縣木塔、河北正定隆興寺的銅鑄菩薩像相比,有“代州鼓樓應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的諺語。邊靖樓1954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06月25日,邊靖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你登臨鼓樓,細心地研究了她的建築結構之後,再來到樓下,觀賞—下代州城內各式各樣的民居,室內家具的構置,那一排排結構謹嚴渾厚的房捨,那一組組做工巧致的家具陳設,與這鼓樓的建造工藝相互輝映,會使你聯想到代州木工技藝的悠久歷史,為之而驚歎、感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