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祠屋脊太陽神“加V”
日期:2016/12/14 13:27:2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帶翅膀的小天使圍著中國兒童特有的肚兜
陳家祠屋脊
太陽公公不捧太陽卻打出俏皮“V”形手勢,《羊城首景圖》藏的竟是多幅清代廣州大風景,帶翅膀的西方小天使選用的是帶肚兜中國童孩……118歲的廣州陳家祠竟然有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昨天,廣東著名嶺南古建築專家、廣州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湯國華,在陳家祠接受本報記者獨家采訪時披露了他最新的多項趣味發現。
新看點:小天使圍肚兜挽發髻
為了搶救廣東古建築,近30年來湯國華穿梭在多個廣東古建築之間,經常攀爬在古建築屋頂梁下,陳家祠是他所到次數最多的祠堂。從陳家祠的測繪、旗桿夾復位,到傾斜牆體的糾正,幾個重要的修復工程都經湯國華設計完成。每次測繪維修,都會帶來新的發現。
湯國華希望借助廣州日報的披露,引來更多專家的評點和研究,提供更多的相關線索,以徹底解開個中奧妙。
“傳統的日神塑像手捧的是太陽,而陳家祠後進東路南面垂脊上的日神灰塑卻打出‘V’形手勢。”不久前湯國華突然留意到陳家祠垂脊上太陽公公的與眾不同。
“但在位於正門的鼓石墩正面,同樣是日神石雕,腳踏青雲的太陽公公手裡卻很傳統地托著太陽。垂脊上‘V’形手勢如果不是後人維修改動,就很可能是當年陳家設計祠堂時,對西方文化的大膽引用。”湯國華推論。“而且,這些帶著西方文化的元素被用進傳統的宗祠,也是廣州作為開放城市對外來文化包容的佐證。”
在首進東路北面墀頭,有一對小天使磚雕。與傳統西洋小天使不同,這兩對帶翅膀小天使,身上有中國兒童特有的肚兜,頭上有兩個發髻;而在首進前檐梁架上,共有5對小天使木雕,其中人物是沒穿衣服的洋人。
《羊城首景圖》藏著清代羊城三景
在湯國華的發現中,令人叫絕的是陳家祠前天井西連廊東面屋頂一幅《羊城首景圖》,盡管古人將這幅灰塑畫命名為《羊城首景圖》,畫中包含的卻是清代羊城八景中的三景。
記者了解到,為了全面認識陳家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副館長黃海妍博士曾組織專題研究了陳家祠諸多景觀構件,這幅古人留下的《羊城首景圖》灰塑,被初步認定是表現清代羊城首景粵秀連峰上峰巒起伏的優美景致。
湯國華初步對灰塑做了辨認,他在這幅粵秀連峰構圖上,除了綿延的越秀山嶺,又認出左下角是五仙觀的禁鐘樓,左上角推斷為大北門,中間上方為已被拆除的觀音廟,中間左側為三元宮,右上角為鎮海樓。有趣的是,取名《羊城首景圖》構圖中,竟包含粵秀連峰、五仙霞洞、鎮海層樓等清代羊城八景之三景,首景圖原來藏著清代多幅羊城大風景。
陳家祠:集齊三雕兩塑一彩一鐵
“每到陳家祠都經常會有新的發現和驚喜。鐵鑄構件在舊廣州西關大屋很多,但在1958年被拆除了,如今僅僅剩下陳家祠還完好保留。”湯國華說。
“陳家祠的三雕、兩塑、一彩、一鐵,構件上的內容,廣羅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風物,容納著很多中國古代文化歷史傳說和故事。”在幾乎走遍廣東各大嶺南古建築之後,湯國華發現,陳家祠是唯一一座集齊了三雕(磚雕、石雕、木雕)兩塑(灰塑、陶塑)一彩(彩繪)一鐵(鐵鑄)元素的嶺南古建築。
湯國華說,所有上面的元素中,鐵鑄的圖案構件,目前廣東中式古建築中,只剩陳家祠圍欄上還有保留。記者看到,陳家祠過道圍欄上,精致石雕裡面鑲嵌著幾對精細的鐵鑄圖案構件,其中一對鳳凰麒麟題材的鐵鑄圖案,上面的鳳凰麒麟遙相呼應,動作栩栩如生。
以怪治怪:辟邪獨角獅保平安
“細心留意,與很多祠堂的獅子不同,陳家祠屋頂獅子都是帶角的。”湯國華介紹。“長角的獅子也為嶺南建築獨有,被稱作獨角獅在陳家祠屋頂保留完好。首進中路南面垂脊就有幾尊獨角獅灰塑。”湯國華說,獨角獅一般裝飾於山牆垂脊前沿上,全身朱紅色,獨角。
獨角獅是根據佛山民間傳說而來。傳說明代初年,佛山出現一頭怪獸,吞食禽畜,毀壞農田。人們想出“以怪治怪”方法,請藝人用竹扎成獨角獅,當怪獸出現,村民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將其嚇跑,獨角獅起到辟邪保平安的作用。
推薦閱讀:
福建南靖縣塔下村土樓群
黔江古鎮第一大院“光順號”
中國瓦當
蔡氏古民居 美的殘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