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鎮國寺:世界古建史的不朽傑作

鎮國寺:世界古建史的不朽傑作

日期:2016/12/14 12:39:5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從平遙古城出發,驅車向東北十多公裡,進入平遙縣襄垣鄉郝洞村,再前行不足千米,就會看到一座木牌坊,上書“京城寶剎”,這裡便是鎮國寺的所在。

    鎮國寺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為鎮國寺。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作為平遙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整座寺中現存有五代、元、明、清各時期建築共44間,彩塑51尊,壁畫100余幅,還有鐵鐘1口,碑碣20余通。

    鎮國寺有讓人樂道的三個罕見之處。

    一是它的建築風格。鎮國寺始建於北漢天會七年(公元963年),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鎮國寺的建築以萬佛殿為最早,是中國大陸所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之一,也是全國罕有的五代十國時期的北漢建築。萬佛殿在1000多年的時間裡,雖歷經維修,但至今仍完整地保持了唐晚期到五代時期的建築風格。正因如此,鎮國寺的古建成就被建築界稱為我國乃至世界古代建築史上的不朽之作。

    二是它的北漢塑像。五代是割據戰亂的時期,從那時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築全國僅有幾座,彩塑作品更為罕見,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鎮國寺萬佛殿內的彩塑,是全國寺觀廟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數量雖然不多(全殿共有塑像14尊,其中除3尊—觀音、善財、龍女為明代塑造,清代重繪油彩外,其余皆為五代原作),但是其考古價值至為重要。

    三是它的皇族石刻。除去彩塑,鎮國寺一塊上下左右均殘的半截碑也極珍貴。碑高84.5厘米、寬58厘米、厚36厘米,上面雕有碑文,共19行476字。以殘碑的厚度估量,原碑應該很高大,而從碑文內容分析可知,這是一塊墓碑。後人從殘留的476字的用詞、記事、成語應用等方面分析,該碑為北漢時期王室成員之墓碑,為皇族石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