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川祖廟古文物建築群
日期:2016/12/14 12:56:3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明清時期,現貴陽市烏當區下壩鄉境內的宗教文化活動十分活躍,曾先後修建了普渡廟(今已毀),川祖廟(今佛山寺),回龍寺(今已毀),糜蘇二公祠(今已毀),三教寺(今已毀)等祠堂廟宇。川祖廟又名佛山寺、川子廟,位於貴陽市烏當區下壩村宋二寨,占地5000平方米,於2003年10月9日由貴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貴陽府志●祠宇副記》載:“川祖廟在宋二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貴陽市烏當區地名志》載:“川祖廟,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並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同治八年(1869)、道光十年(1884)先後修建了大佛殿、觀音殿、川祖殿及配殿等配套建築,大佛殿、觀音殿、川祖殿均為硬山頂,混淆式構架。其中觀音殿中觀音像高約5米,據說是貴州最大的整石雕刻觀音佛像。光緒三年(1877),時任四川總督的丁寶桢奏請朝廷,派貴州遵義人唐炯督辦貴州鹽政,改革鹽務,以求援和食鹽供求緊張。光緒二十年(1895)季春月,時任雲南礦務大臣唐炯為川祖殿題寫了“菩薩觀自在向竹王城畔妙手頻翻貝葉風,大士降慈悲從補恆山頭婆心普灑楊枝露”鍍金行書抱柱楹聯。
川祖廟山門橫匾上有乾隆手跡“阆苑名區”四字,由皇帝诏令賜名的古建築,貴州現存的古建築中是少有的。阆苑即阆鳳山之苑,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阆苑名區”四字左上有一“月”字,右上有一“日”字,當中一個道教的八卦圖形,並且大佛殿門上有道教八仙木刻,而川祖廟中供奉有觀音、如來等佛教神祗,由此看來這應該是一座混合了佛道兩家的寺院。
現在的川祖廟因年久失修,整個建築群已成為危房,從“佛山寺民主管理小組”在牆上刷的《告示》中得知這裡早已停止了宗教活動。《告示》全文如下:“烏當區人民政府、區建設局、區規劃局、區文管局、區政協、區統戰、區安檢局、區一科區消防等領導對我佛山寺安全隱患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現停止宗教活動,特請信教眾原諒為謝!”不遠處又懸掛有下壩鄉安監所和下壩鄉文化服務中心於2007年4月25日聯署的消防安全通告。看來川祖廟是得到了很多部門的“重視”的,但得到這麼多部門聯合“重視”的這麼一座超過300年的古文物建築群,怎麼會落得如此破敗無人管理?或許下次我們再訪川祖廟時,真正的老建築群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又會是一個在舊址上重建的新川祖廟,真正的文物不去保護,而重建一個不是文物的“文物”,這有什麼意義呢?
推薦閱讀:
上海魯迅故居
重慶璧山文廟
齊齊哈爾昂昂溪中東鐵路建築群
淳親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