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大美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日期:2016/12/14 13:18:0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山西省應縣釋迦塔
當佛的神秘力量和完美的藝術建築手法相遇,當奇妙無窮不可思議的曼荼羅應化人間因緣,便有了這瑰麗神奇的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便有了這世界上現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便有了這連接天地的人間大美。
天地日月,流岚雲霓。公元1056年,木塔偉岸的身軀初現應州寶地,七千余噸重的寶塔風骨在蒼茫的天地間,以沉默的言語演說佛法經義,耐心接引大眾的相應。俯矚桑干滾滾波濤萦似帶,遙臨恆岳蒼蒼岫嶂屹如屏,美麗的傳說,不老的生命,木塔與永恆無限的宇宙相結合,以代表過去世的藥師佛,現世的釋迦牟尼佛、未來世的阿彌陀佛的人世訴求,包容芸芸眾生的心靈歸屬。三佛並列,彰顯著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互為因果。木塔的層疊形式以及以人字型屋頂造型與天空相應,展示出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生命觀的最高理想。
木塔身為樓閣式建築,平面八角形,外觀五層六檐。全塔無一顆鐵釘,54種斗拱鉚榫咬合壘疊而成,結構設計科學嚴密,工美精細,無不讓人稱奇。當年,梁思成和林徽音慕名而來,驚為天然。
五層六檐,也許是象征生命中的地、水、火、風、空五智五根五周之說。如塔內所珍藏佛牙捨利,那是佛的指向和佛的本義,慈悲渡世,無始無終,生生不息,傳承永久。我們站在塔下,仰望自然與佛的造化,一定有一種不可知的神秘的力量在成全人與大地的呼喚使命。
第一層的壁畫飛天、金剛護法、弟子及信眾圍繞正在說法的佛陀,這情景讓我們相信我們曾有的苦難一定被普渡了,一定解脫了,心靈由此清澈明淨,安詳慈善了。第二層的釋迦牟尼佛展開思想的深遂讓我們徹悟,心是佛,心地就是佛土,延續到第三層是一種遞進,是釋迦牟尼佛的深化。殿堂的中心是空的,四周的佛以每一種顏色诠釋著人世的一切。第四、五層則由表向走入實踐,慈悲超度,人生了然於胸。
登木塔遠眺,塞北山河流碧滴翠,萬家煙火接入雲霄。檐下風鈴清脆入耳,名家書畫集萃匯珍。40余件壁畫塑像、160余件遼代文物展示瑰麗多姿的古代文明及佛教文化。
有關應縣木塔的詩詞
應州寶宮寺大殿
元好問
飄渺層檐鳳翼張,南山相望郁蒼蒼。
七重寶樹圍金界,十色雯華擁畫梁。
竭國想從遼盛日,閱人真是魯靈光。
請看孔釋誰消長,林廟而今草又荒。
題應縣木塔並志遼藏殘經
趙樸初
塔開多寶現神通,木德參天未有終。
遼藏千年哀滅盡,不期鱗爪示全龍。
應州
顧炎武
灅南宮阙盡,一塔掛青天。
法象三千界,華戌五百年。
空幡搖夜月,孤馨落秋煙。
頓覺諸緣減,臨風獨灑然。
注: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築。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范。
推薦閱讀:
洛陽白馬寺佛教文化園區規劃出爐
北京白塔寺有望還原全貌
窯掌月院古寺群
嶺南古寺珍藏木雕《千佛圖》有望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