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泉州古寺廟天後宮

泉州古寺廟天後宮

日期:2016/12/14 12:39:3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天後宮

    天後宮亦稱天後廟,位於今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1號。清道光《晉江縣志卷16祠廟志天後廟》:“天後廟,在府治南德濟門內。”該地處城南晉江之濱,古“蕃舶客航聚集之地”。祀媽祖林默娘。初名順濟宮,後隨媽祖神格的提升,改為天妃宮、天後宮,是海內外建築年代最早、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媽祖廟。1988年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位於泉州郡城鎮南門外,歷時四年告竣。始建時,以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賜額“順濟”為廟名,即“濟以順風”之意。當時廟宇規模有正殿、山門、兩廊、兩亭。歷代多次敕封,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媽祖敕封天後,這是最後一次敕封,也是媽祖的最高神格。此後天妃宮即易宮名為天後宮。

    天後宮原主體建築位於南北中軸線上。有山門、戲台、正殿(天後殿)、寢殿、梳妝樓(照應女神特點),軸線兩側有東西阙、東西廊、東西軒、四涼亭、兩齋館。現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有正殿、寢殿、東廊、東西軒,還保存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建築。

    正殿采用花崗巖石砌築的須彌座,束腰處浮雕“鯉魚化龍”、雄獅、文房四寶、“八駿雲火”、仙家法器、鶴舞雲中、寶蓋蓮花等圖。殿中天後神像儀態端莊,兩旁列清代鸾駕;東西牆陳列閩台媽祖史跡圖片。

    民國廿年(1931年),建立泉州晦明中學(泉州七中的前身),天後宮成為校捨。1976年後,泉州七中搬出,天後宮又逐步恢復,基本還原舊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