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安海龍山寺

安海龍山寺

日期:2016/12/14 12:39:3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龍山寺

龍山寺

龍山寺

    來到晉江安海型厝村北,進入一條不寬而喧鬧的小巷,至盡頭抬頭一看,便能見著一門眉頂嵌橫寫楷書“極樂國土”石刻,走近門回看,只見門內頂上方書有“大千世界”。這道門便是龍山寺的外圍門,而這道門隔出了兩個世界。

    龍山寺,古稱“天竺寺”,又名“普現殿”,俗稱“觀音殿”,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剎。1983年,安海龍山寺被列入全國漢傳重點佛教寺院,在泉州市僅開元寺和龍山寺兩座。2013年5月初,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龍山寺晉升為“國保”。

    一棵樟木雕出“三絕”

    關於安海龍山寺的始建年代,說法不一,但都離不開一個傳說。相傳隋開皇(公元581-600年)年間(另一說為東漢永平年間),天竺僧人一粒沙來到安平,看到有一棵巨大的樟樹濃蔭蓋地,夜發祥光,形似千手千眼佛。他認為這是一棵異樹神木,於是請工匠把它雕成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全國各地寺院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形象,一般是四十手眼或四十八手眼,而龍山寺供奉的則是一千零八手眼,令人稱奇,此乃“一絕”。


    龍山寺的上铉師介紹,傳說千年古樟的一部分做成了高4.2米、寬2.5米的千手千眼觀音,中間部分做成了每扇長2.6米、寬1.1米的大門,尾端則掏空制成直徑1米多的大鼓。在清朝朱溎撰寫的《安海鎮龍山寺重興碑記》中就寫道:“……即化樹為旃檀千手千眼佛祖像,而以其余為門,為鼓,迄今千余年,色相莊嚴如昔也。”

    大鼓設於寺前右側的鼓樓裡,鼓面由牛皮制成。與鼓樓相對的是一座鐘樓,其亭頂端懸著一只千斤重的古銅鐘,銅鐘上镂镌簡單圖案,腰身鑄著“安平鎮龍山禅寺長鳴鐘”。鐘樓和鼓樓均是有重檐攢頂兩層樓閣式,現存建築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建的。在晨鐘暮鼓中,龍山寺的僧眾們度過了平靜有序的一天又一天。

    一對盤龍石柱揚名全國

    如今,龍山寺現存的千手千眼觀音、大鼓和大門,為龍山寺“三絕”。它們與圓通寶殿前的一對蟠龍石柱,共為龍山寺鎮寺之物。

    蟠龍石柱以輝綠巖透雕,呈八角形,左右相峙。兩條蟠龍繞柱俯沖而下,頭部卻昂然翻騰而上,勢若翻江倒海,神采飛揚,栩栩如生。鱗甲片片,巨爪勁銳,威武逼人。龍身周圍镌刻仙翁、神童駕雲盤桓而上,把蟠龍襯托得碩大傳神。更稱奇的是龍爪抓珠,一雙鱗甲相間的龍爪,聚神合拱,分別捧出同一大小石質的一罄一鼓,用細鐵條輕敲,罄顯罄音,鼓傳鼓聲,工藝高超,形象逼真,是閩南石雕藝術的絕倫精品,列全國古剎四大龍柱之一。

    上铉師說,安海龍山寺圓通寶殿的蟠龍石柱,在台灣的鹿港龍山寺也有,據說是泉州工匠雕刻的,但他對柱子工藝要求高,只做出了三根,“兩根立在安海龍山寺,另外一根就在鹿港龍山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