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巴雅及納西克石窟

巴雅及納西克石窟

日期:2016/12/14 13:17:2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納西克石窟

    巴雅石窟開鑿於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開鑿有1個塔堂窟和20個僧房窟。第12窟是塔堂窟,是最早的標准形塔堂窟。入口處是大拱門,上方是大的尖頂拱楣,拱楣兩側翼垂直向下,曾安裝木質門扉。窟內列柱為素面八角形,上方內傾,上下端沒有柱頭和柱礎。拱券頂是仿木結構,將巖體雕鑿成檩和椽的形狀。塔的台基只有一層,覆缽丘是低矮的半球形。

    納西克石窟開鑿於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共開鑿24座洞窟。第18窟是塔堂窟,前室正壁分為上下兩部分,中間以橫向的一列浮雕欄楯隔開。下部正中有正門,門楣為拱形,正門兩側是高浮雕門神。前室正壁的上半部中心部位是一個大明窗,明窗外沿為拱楣形,上方中心有尖頭,拱楣兩側翼向內略彎曲,整個拱楣外沿向前方突出。明窗外兩側有浮雕列柱,柱面有繁缛紋飾。前室正壁最上方有一列拱楣明窗浮雕。窟內正廳兩側有列柱,柱身直立,下有壺形柱礎。主體的覆缽丘已超過半球。石雕題材多樣化,有觀音菩薩和彌勒菩薩像,還有觀音菩薩八難解救圖。此外有密教圖像,如多羅菩薩、金剛薩埵等。構圖方面,出現曼荼羅的趨勢,是印度早期的密教像。石雕像軀體粗壯,公式化,與鄰近的印度教石窟形象相近。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