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龍山石窟

龍山石窟

日期:2016/12/15 15:19:31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中國道教石窟。位於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公裡的龍山之巅。其旁原有道教廟宇昊天觀,系全真道著名道士宋德方及其門徒秦志安、李志全於蒙古窩闊台(太宗)統治期間的1234~1239年間同時營造的,共有大小洞窟8個,是所知蒙、元時期唯一的道教石窟。第1窟主像為全真道長春演道真人丘處機,盤腿端坐,兩側有20身拱手侍立於雲端的道者像,當系丘的諸弟子。從殘存銘文可知該窟是宋德方為紀念乃師丘處機而開鑿的。第 2窟為三清窟,是龍山諸窟之最大者。正面為三清像,皆作金冠道服、袖手盤腿端坐的老者像。眾座兩端各 1侍者,左右兩壁各有3身冕旒垂拱的王者像,其旁各有童男童女侍立。開鑿年代與第1窟相同。第3窟為臥如窟,窟淺而寬,中橫一石床,一道者面容憔悴,左側枕手壘雙足而臥。道像之模仿佛教涅□像者,此為僅見。第4窟三面開龛,龛內均為一主二侍之3身像。第5窟正面3身主像皆為後世敷泥補塑,已非原貌。第6窟僅正壁一龛,亦為三尊像,主像金冠懸裳,作禅定跏趺坐,風格與其他窟不同,有人疑為唐代作品。第7窟名披雲窟,是宋德方(號披雲)的弟子秦志安、李志全於1238~1239年為他造的“生祠”,是元代道教石造像中罕見的肖像作品,惜頭部有殘失。第8窟原名祖堂,又稱七真龛、玄門列祖祠。開鑿於1234~1236年。窟內造像7身,正面3身,左右各2身,皆袖手盤坐於長方形台座上。他們是全真道首創者王重陽及其六大弟子:馬□、譚處端、劉處玄、 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

  山西是南宋、金、元之際歸蒙古族統治較早的地區之一,也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早期得到較大發展的地區之一。龍山石窟造像題材,除少數道教普遍敬奉的三清尊神外,大多是該支派尊為開山祖師的造像。在丘處機住持的長春宮(今北京白雲觀前身)等元代造像久已不存的今天,龍山石窟相當完整地保存著具有全真道特色的雕刻品,是很可寶貴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