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多年前,漢武帝派遣張骞出使西域,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大漠孤煙,駝鈴古道,從此中西方之間的交通正式開通,揭開了延續一千多年的絲綢之路發展和興盛的序幕。
今天,“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出新的生機。
一
陝西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明史源遠流長,文化遺產浩如煙海。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資料顯示,全省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905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處。
從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到此次絲綢之路申遺成功,陝西世界遺產從“一個”變為“八個”,用了27年的時間。
絲綢之路因絲得名,通過這條東西方貿易大通道,東西方人員來往、物產交易,極大地豐富了沿線人民的生活。經由絲綢之路,中國絲綢、茶葉、鐵器等物產大量出口西方,或成為戰士手中的尖刀利刃,或成為王公貴族們的掌中玩物。中國奉獻給西方世界精美的絲綢,西方也以他們豐厚的物產回饋中國。胡蘿卜、胡桃、胡麻、胡椒……一個“胡”字,道出了這些物產的來源。這些物產多是通過絲綢之路傳來,如今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
“千年之前,絲綢之路以開拓性精神創造了世界文明交流的輝煌。今天這種精神在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絲綢之路上,發揮著與世界對話、同文明交流和創造性保護的作用。這是東方智慧對世界的一次最華麗闡釋。”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如是說。
絲路申遺成功後,我省下一個又將會是誰呢?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申遺是由一個國家來提起申請,我省目前積極向國家申報,進入到國家的世遺預備名單。據專家分析,為了應對每年1個文化遺產項目申報的限制,我國的申遺名單不少都是“跨省區捆綁打包申遺”、“線性申遺”,比如此次絲路申遺,就是采用的“線性申遺”,申遺成功,會有很多文物點列入世界遺產。
據最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目錄顯示,全國共有45處列入中國的預備名錄,包括我省的西安城牆、韓城黨家村古建築群、榆林統萬城列入了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其中,西安城牆是和南京城牆、襄陽城牆等省市的城牆打包申遺,黨家村古建是與山西丁村古建築群作為山陝古民居聯合申報的。下一步,我省還將向國家申報漢唐帝王陵,爭取列入國家的預備名錄。
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此次絲路申遺只涉及三國,但從2006年正式啟動絲綢之路跨國系列申遺項目至今,先後參與的國家多達12個。
陝西最初列入申遺推薦名單的共12處20個遺產點,其中西安在我省范圍內的申遺點最為密集,共6處14個點。如今,漢長安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五處已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未來,我市將恪守《世界遺產公約》,把嚴格保護作為第一要務,加大遺產的廣泛宣傳,培養公眾的保護意識;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在全社會形成熱愛絲路遺產、保護絲路遺產的濃厚氛圍。同時,繼續推進五處遺產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各遺產點的旅游基礎設施,著力提高絲路遺產旅游的軟實力。
除了已列入申遺預備名單的5處遺址之外,我市還有對明德門遺址、含光門遺址、延平門遺址、天壇遺址、大唐西市遺址、興慶宮遺址、大清真寺、草堂寺鸠摩羅什捨利塔、大秦寺塔等9處和絲綢之路息息相關的遺產點。市文物局表示,今後將以大量實踐探尋出的保護規律為基礎,連貫持續地對這些遺產點進行保護,形成示范和帶動作用,全力推進全市大絲路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模式,以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要求為標桿,不斷推動全市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水平,發展全市文化旅游事業,促進西安城市文化建設,提升西安投資環境,充分彰顯西安絲路起點的歷史地位,推動西安與絲路沿線城市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三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絲綢之路是東西方之間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近兩千年以來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回首古老的絲綢之路,從漢武帝派張骞鑿空西域後,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將黃河文明、恆河文明、兩河文明、希臘文明諸多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聯在一起,被喻為世界歷史文明展開的主軸。作為一條中國連通西方、走向世界的路,絲綢之路寓意著友好與交流。
當古代絲綢之路的輝煌記憶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同時,它也為今天的陝西、西安描摹了一種可以達到的高度和可以拓展的空間。
記者獲悉,我市將積極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城市間的文物交流展覽,加強各國、各民族之間的溝通與理解,為進一步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奠定文化基礎。同時,推動絲路沿線國家城市間的文物保護、考古等方面的技術交流,尋求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項目合作;開展與絲路沿線城市之間的交流,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文物、文化、旅游領域的合作,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
此外,我市計劃依托絲綢之路厚重的文化底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博物館。把散落在其他博物館裡與絲路文化有關的文物集中起來展示,用文物講述絲綢之路故事,突顯絲綢之路歷史文化主題,全面展示古代絲綢之路經濟、文化、生態以及對外交流等場面及活動。通過集中西安絲綢之路文物資源,以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展覽,反映古絲綢之路經貿、文化等交流的繁榮,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發展提供文化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