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媽祖祖廟
日期:2016/12/14 12:42:2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湄洲媽祖祖廟西軸線建築群,包括正殿、寢殿、鐘鼓樓等
上世紀30年代拍的湄洲媽祖祖廟圖
從莆田市文甲碼頭乘船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湄洲島,在海途中,就可見到島上祖廟山聳立的巨型石雕媽祖像,石雕像下,一片巍峨的建築群金碧輝煌,這就是聞名遐迩的湄洲媽祖祖廟,全國涉台文物保護單位。
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年三月廿三生,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在如今的湄洲媽祖祖廟寢殿旁“羽化升天”。由於聰明、善良,庇民救難,被人們尊稱為海上的保護神。湄洲媽祖廟建於宋初,宋人們在“升天古跡”處立祠奉祀默娘,開始僅“落落數椽”,名叫“神女祠”;上千年來,民間和官方經過多次修建、擴建,日臻雄偉。其中鄭和、施琅等歷史名人就力主擴建過,形成建築規模,最後形成了以正殿、偏殿等五組建築群,16座殿堂樓閣,99間齋捨客房。建築群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從明代始,媽祖信仰傳播台灣,現台灣的大部分媽祖廟都由祖廟分靈過去,據1987年台灣報刊統計,台灣的媽祖廟(宮)有800多座;占台灣宮廟的三分之一,其媽祖信眾達1600萬人,占台總人口的三分之二。目前世界上有5000多座媽祖分靈廟,信徒近2億人,遍布世界20多個國家。
寢殿、正殿和聖父母祠是媽祖祖廟建築群的主要建築,是媽祖信仰在祖廟的主要載體。寢殿,占地面積238平方米,建於宋雍熙四年(987年)。明洪武七年(1274年)泉州衛指揮周坐重建,永樂初和宣德六年(1431年)鄭和重修,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姚啟聖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均以重修,民國年間再度在舊址重修。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前額保存民國初重修時的墨書,沿用部分明、清石柱和柱礎。正殿,明永樂初(1403年)鄭和奉旨遣官建造,原為朝天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閩浙總督姚啟聖獲媽祖保佑建功而擴建祖廟時,把朝天閣重修並改為正殿,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的抬梁結構建築。聖父母祠,南宋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正堂為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保存宋代天井。該建築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築提供了實物資料。
“文化大革命”期間,媽祖廟受到了嚴重的毀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媽祖祖廟陸續開始重建,隨著台灣媽祖信徒到祖廟進香日漸增多,海峽兩岸媽祖信眾同心協力,自願捐物捐資,進行大規模的修復興建。媽祖祖廟西軸線建築群有36座殿堂,保留了歷史古跡。新建的南軸線祖廟建築群由清華大學古建系設計,為五進廟宇式仿宋建築群,長466米,寬99米,上下落差68米,依山而建,由湄洲媽祖新殿、大牌坊、山門、鐘鼓樓、天後天殿、靈慈殿、順濟殿、媽祖文化展覽館等組成。各殿堂渾然一體,布局嚴謹,宏偉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改革開放以來,湄洲媽祖祖廟見證了兩岸割不斷的親緣和神緣。現代兩岸交往史上,有不少個“第一”便是由媽祖創造的:
改革開放之初,就有台胞沖破重重阻力,冒險到祖廟進香;台胞謝銘洋先生80年代初期孤身駕船到湄洲島來朝拜媽祖,至今已先後300多次登上湄洲島谒祖進香。
1987年媽祖千年祭時,數以千計的台胞湧上湄洲島參拜媽祖,形成了擋不住的“海峽潮”。
1989年5月6日,台灣宜蘭縣蘇澳南天宮組成20條漁船200多台胞信眾,從海上直航湄洲島谒祖進香,開啟兩岸隔絕以後的第一次海上組團直航。
1997年1月至5月,湄洲祖廟媽祖金身巡游台灣102天,受到寶島上千萬人次的頂禮膜拜,十裡長街迎媽祖,火樹銀花不夜天。島內輿論感歎:從來沒有一個活動能吸引這麼多人參加,也從來沒有一個人能把不同派別的政治人物聚在一起,只有媽祖做到了。
2006年9月下旬,由台灣媽祖聯誼會發起的台灣50多家媽祖廟4300多位台胞信眾與在大陸的2700多位台胞信眾,組成7000多人的特大型進香團前來湄洲進行谒祖進香之旅和民俗文化交流活動,成為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盛事。
在祖廟山頂,14米高的巨型媽祖石雕像面向台灣,栩栩如生。在台灣北港朝天宮,也有同樣一尊巨型媽祖石雕像,面向大陸。這兩尊媽祖石雕像是用湄洲島的花崗巖雕刻,由湄洲媽祖祖廟與台灣北港朝天宮互贈的。兩尊雕像隔海相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心靈之橋。
伫立湄洲祖廟山頂,極目遠眺,山海茫茫,水天一色;回望山下整個祖廟群盡收眼底,構成了一幅瑰麗壯美的山水畫。1992年10月,湄洲島被辟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2006年6月,湄洲媽祖祖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湄洲媽祖祭典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成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專家點評
原莆田市博物館副館長柯鳳梅:湄洲媽祖祖廟歷史沿革已有上千年,是海峽兩岸億萬媽祖信眾的心靈原鄉。天下媽祖,祖在湄洲。台灣所有媽祖廟都是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過去的。
兩岸媽祖信仰習俗幾乎是同宗法的,兩岸人民都為弘揚媽祖文化作出了積極努力。自1987年媽祖千年祭以來,台灣眾多媽祖廟的信眾都以繞道、直航、組團等形式到祖廟谒祖進香,加深了兩岸媽祖文化的交流,媽祖祖廟成了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最熱的熱點,不管是祖廟金身巡游台灣引起台灣上千萬人的頂禮膜拜,還是近年來台灣數以百計的媽祖廟回“娘家”,湄洲媽祖祖廟成為連接兩岸同胞的一座親情橋梁。
推薦閱讀:
河南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居全國第二
中國還有多少歷史文化名城?
恩施兩河口村雙山寺
泉州惠安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