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蘇見 尋找國學的精神家園
日期:2016/12/14 11:53:1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吳國所以能夠稱霸,恐怕跟精良的兵器和那時的民風有很大的關系。南宋時,北方士人大量南遷再一次帶來了北方文化,這是蘇州歷史上第三次南北文化大融合。這次融合無比重要,自此以後,蘇州一改好劍尚武的風俗,成為了全國文化的中心。作為文人的蘇州開始崛起。
在清代人的筆記中,曾記載學者汪琬所言:蘇州土產只兩樣,一是梨園子弟,另一樣為“狀元”。據統計,明清時狀元中,蘇州狀元占17%,狀元之多全國第一。這龐大的文人士大夫隊伍,可以說是蘇州作為傳統文人淵薮的一個重要佐證。
烏鵲橋是蘇州一座古橋,據說建城之初,此處有吳王烏鵲館,橋因館而得名。白居易曾多次吟唱過這橋。而最著名的寒山寺,那裡因詩僧寒山在此修行而得名,也形成寒山寺詩文儒雅、觀物識性的獨特傳統。寒山寺的出名,要感謝《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
其實,蘇州何止一個寒山寺所能概括。
白居易寫蘇州,“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何止白居易,還有很多詩人在蘇州留下詩句。像唐朝的韋應物、劉禹錫,他們和白居易一樣,都做過蘇州刺史,這三人都是大詩人。韋應物更被稱作“韋蘇州”。所謂“蘇州刺史例能詩”,這是不錯的。
車前子說,“以前的詩人,不來蘇州蕩,不寫蘇州詩,就算不上出道,杜甫沒來過蘇州,著急啊,湊出一句‘門泊東吳萬裡船’後,心情方好起來。”
蘇州為全國貢獻出眾多文人士子,他們是全國的榜樣:像明代宰相申時行、王錫爵和清末的翁同龢。影響更為深遠的,則是另外的人物。他們是貧士,是鄉紳,風流倜傥,與世無爭。這些民間的皎皎者,如唐寅、祝枝山、馮夢龍以及文征明等,成為中國繪畫和文學的傳道者和開拓者。這些才華橫溢的文士幾乎都是科舉考試的落榜者。
明代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從小好讀書,但屢試不中。他對蘇州的茶坊酒樓下層生活頗感興趣,頻繁接觸,這為他熟悉民間文學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並寫下最著名的言情小說《三言》,這是最早期中國白話小說的代表作。
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是蘇州人,也是狂放不羁的角色。他能文善詩,因歲試作文怪誕而被黜革,後應科試。改稱金人瑞考第一,但又絕意仕進,只以讀書著述為樂。後因蘇州“哭廟案”被囚,被判處斬刑。
蘇州還有位文人叫范成大,與楊萬裡、陸游、尤袤合稱“南宋四大詩人”。他在很多方面像他的前輩范仲淹。後因仕途不順辭官,賦閒在蘇州石湖辟范村的范成大樂得自在,他賞梅、詠梅、記梅,可謂是梅的知音,並寫下了一部梅的專著:《梅譜》。這是中國第一本梅花專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梅花專著。
沈復也是蘇州人。他在《浮生六記》中回憶了自己的妻子芸娘,也為中國文學貢獻了一個美的女性人物。她也是蘇州女人。林語堂說:“我在這兩位無猜的夫婦的簡樸生活中,看他們追求美麗,看他們窮困潦倒,遭不如意事的折磨,受奸佞小人的欺負,同時一意求浮生半日閒的清福,卻又怕遭神明的忌妒……兩位平常的雅人,在世上並沒有特殊的建樹,只是欣愛宇宙間的良辰美景,山林泉石,同幾位知心友過他們恬淡自適的生活——蹭蹬不遂,而仍不改其樂。”
蘇州,因此而與一切城市區別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