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之華北古建調查報告
日期:2016/12/14 11:52: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柒 古老的“中原”河南省
河南省在中國向以“中原”聞名,幾千年來,它是中國文明與文化的中心。得天下關鍵處即在中原,乃兵家必爭之地。中國歷史上,大多數重要戰役都在這個著名的舞台上演。早在公元紀年開始之前一個世紀,河南的重鎮、歷朝故者洛陽,就建起了中國的第一座寺廟。溯河上行至河南群山間,我們發現了一些最恢弘的佛教遺跡。
古觀星台
去嵩山不遠的告成鎮有中國少數占觀星台之一。這處周公測景台為元代(公元1280---1376年)郭守敬所建。
在水平面上立起一根垂直的立表,通過測量日影可以算出太陽年的確切時間,建此台的目的是立起高達40元尺的立表。此台北側,有一直漕。圭面長128元尺,為一長條石或台石,上有通長水渠,注水其中則可獲完美的水平面。台頂有一小屋,為後世加建,與其原本用途毫無關系。除此而外,這座觀星台完全符合《元史·天文志》中的描述。
這座珍貴的遺跡形似城門,立於廣闊平坦的原野上。1936年,蔣介石總司令下令修復,營造學社擔任了技術監理。
捌 中國的兩千年皇城西安
西安是陝西省的省會,古代的“長安”。從公元前1132年至公元906年,中國的皇都幾乎毫無間斷的設在此地。尤其毗鄰西安一帶,該省的歷史遺跡極其豐富。每個朝代的開國君主都視此都城為必得之地,因此它罕有機會逃脫戰禍;每逢改朝換代,它似乎理所當然地要遭受滅頂之災。因而,後人已經見不到任何有年代可考的木構建築。然而尚存無數有歷史意義的殘跡,如更早期的漢代宮殿與陵墓的廢墟等,當令演習建築歷史的學生深感興趣。
方圓一千五百英裡的陵墓區
在豐富的歷史遺跡當中,周、漢、唐諸代的陵墓值得一提。它們位於西安的西側,鹹陽、興平和武功縣境內,在方圓達三四十英裡的區域,隆起無數龐然土堆。這些帝王、國君、文臣武將的陵墓陸續建於這兩千年間。其平面多為方形,立面多為梯形,像形似巨型石室墳墓。可以確知有些墓主是歷史上某個人物,但是大多數陵墓的主人尚待考證。
最有趣的一座陵墓屬於漢代遠征匈奴的征服者---大將軍霍去病(公元前2世紀)在他身後,漢武帝敕令建陵如祁連山形。他曾在那裡贏得最偉大的勝利。這是唯一飾以巖石的陵墓。在此發現的幾件花崗巖石雕,描摹著這位武士的征戰生涯。最著名的一件是“馬踏匈奴”,已經介紹給了西方世界。最近的挖掘又有新的發現。看來雕刻家善於利用大石材的天然形狀,以此雕作栩栩如生的人像,出奇地相似與史前巨石陣。而對動物,藝術家的認識似乎更加深刻且有所不同,例如大環眼的牛像所示。
距霍去病墓約十五英裡外,是唐代的武後之父顧盼自雄的陵墓。神道兩側俱為麒麟、獅子、馬和軍民侍役。此類布置亦見於後世皇家陵墓。唐代的雄渾和工藝無與倫比。但是此地的雕像似覺對動物缺乏深刻認識,遜於漢代的動物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