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土樓直接脫胎於宋代堡寨?

土樓直接脫胎於宋代堡寨?

日期:2016/12/14 21:42:4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K1s5X^5J:pS0本報訊厚厚的夯土牆、圍合式的形式,是福建土樓建築的兩大特點。可是,這樣奇特的建造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土樓構造有沒有脫胎於某些建築?這一直是國內外專家想要弄清的問題。99古建網U8z Cm&C7D4g*Op

99古建網'V}:c&Zd N(i;X7B"}[

記者昨日從省考古隊了解到,在土樓成為世界遺產後,我省今年啟動《土樓建築源流與演變的考古學研究》課題。課題首次把考古學引入土樓研究中,研究員們對永定龍安寨發掘後取得重大進展,他們發現,寨堡與土樓之間存在某些聯系,於是大膽推測:土樓與寨堡之間有淵源。

7r}-j rYi\0

$enRl!y M O8e0寨堡夯土牆做法跟土樓一樣99古建網Nhcz5f1II,}

99古建網;T6fT8Qy4z

課題組首先選擇了位於永定縣城的龍安寨,這個寨址位於龍安寨自然村旁一座孤立的山岡———寨仔頂上。99古建網 F P[`@b+i

99古建網o.|*}0_R^ r#dv

福建博物院研究員陳子文告訴記者,“古寨是分兩個時期建造的,根據解剖出的地層來看,第一期是北宋晚期到南宋,第二期是明清時期。”本次發掘中最大的收獲,是在第一期地層堆積中發現了夯土牆基遺跡———東西長2米、殘高約40厘米,是用生土直接在山體基巖上夯築牆體。從地層剖面上可以清楚觀察到早期寨址的始建期堆積、使用期堆積和廢棄期堆積。而寨堡夯土牆的做法與土樓夯土牆的做法一致。99古建網*_K`J}

99古建網SS"d*ys*xTv

出土瓷片透露地層年代99古建網 I;P i\F.m+m%N

99古建網5H&W,~ rl"hU

經過省考古所所長栗建安先生鑒定,確定第一期出土瓷片為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多數可能是漳平永福窯的產品;第二期地層出土的瓷片具有明顯的明末清初的風格,多數產品產自漳州窯以及閩西南一帶窯口。

1y'C)UnKz oF'`W(]e0 99古建網 y:U0w'|bF1R&N P

陳子文研究員說,在當地的鄭氏族譜中記載,龍安寨始建年代為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明顯早於山下村落,附近的龍安寨自然村也因古寨而得名。專家推測,它應該是一處以防御性為主要特征的圍合式建築形式。

K8bIsha-v%F@0

EG9G q _q-SDM0陳子文研究員說,通過對遺址中的地層研究,發現明清時期重新夯實的寨牆是直接承襲宋代寨牆的夯土技術。不同的是,從直接夯築於基巖上,演變為夯築於石砌基礎上。而且從殘存的宋代夯土牆現狀看,寬度超過1米,更能擔起建築的承重作用。

-u }*e#Y^)[3^0

u4cA0i b0土樓建築源流之謎有望揭開99古建網x^8e}D$YyY G

99古建網'| }e!}5y7ei b?

“將考古學方法引入土樓的研究,在全省尚屬首次”,福建博物院副研究員樓建龍說,土樓是重要的鄉土建築類型,它的形成有很多綜合因素。以往的研究方法大都是就建築之間找聯系,或者依賴文獻。現在的研究要從文獻及地面調查轉入科學田野考古的開端,這對“福建土樓”源流與演變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99古建網}*^3DTxLN1R(@R

99古建網&j3P\dV Y y"jK]

他說,宋代寨址的生土夯築技術和圍合形式,都是明清時期土樓最主要的建築特征,因此土樓建築可能是直接脫胎於宋代的寨堡建築而演變發展起來的。

9NM]^ C7\[ _3b:_ U^I0 TAG: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