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重慶這片土地“生長”起各種鱗次栉比的高樓大廈,在啧啧稱贊現代建築魔幻之時,歲月也留下了時代的印記。重慶有哪些隱於市井之中的古建築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南川小洋樓
小洋樓建於清末民初,是當年南川本地一金姓富豪出資修建,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該富豪為了躲避土匪,從上海聘請建築師,按法國房屋形式設計修建了這棟別具特色的小洋樓。
點擊圖片查看下一頁
潼南獨柏寺
獨柏寺位於一所小學內,早年曾是學校的教室。相傳,這座寺廟的得名和一尊雕像相關。這尊雕像是用一整根柏木雕刻而成,當地人因此把它叫做獨柏寺。作為重慶最古老的古建築,獨柏寺正殿保留著許多中國早期古代建築的特征。至今約有700年歷史。

慈母山大修院
慈母山大修院位於重慶南岸區雞冠石鎮下窯43號。修院1911年動工,1913年建成,1914年招收修生,由重慶若瑟堂命名“慈母山大修院”。


汪全泰號
汪全泰號洋房子位於渝中區白象街142號。建築通體采用青色石磚,色調沉靜典雅,屬典型中西合璧風格。該建築於1850年由美國大來公司修建,之後成為汪全泰號絲綢商鋪,是重慶城最早的洋房子。

中英聯絡處
該樓修建於1910年,在上世紀30年代曾為日本人所用。抗戰開始後,改作中英軍事聯絡處。這是保存較為完好的抗戰遺址,也是重慶解放碑CBD核心區“鋼鐵森林”中難得一見的西式古典小樓。
點擊圖片查看下一頁

榮昌天主堂
重慶榮昌縣天主教堂俗稱榮昌天主堂,位於重慶市榮昌縣城後西街。該教堂於1915年由法國人設計並修建,主體建築為歌特式建築,是目前西南地區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教堂。


江北城德肋撒天主堂
江北城德肋撒天主堂位於重慶江北嘴中央商務區“中央公園”,原址在江北城米亭子13號。清鹹豐五年(1855),李方濟神父購民房(名博濟堂)作教堂。於光緒七年(1881年)重新修建。現在的江北德肋撒堂,是1927年10月24日由重慶教區主教尚維善(法籍,1926年9月21日祝聖為重慶教區主教)發出通令,號召教友捐資修建,落成於1928年。


曾家巖官邸
這座官邸就在中山四路上,離《雙十協定》簽字地桂園不遠。當時,它的公開名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可別小看這個侍從室,它的地位非常高,相當於是蔣介石的中央辦公廳”。大院內有中西式建築多幢,多為一樓一底,各有特色。院內還建有防空洞,晝夜戒備森嚴,要持特別限期通行證才可入內。
圓廬
站在渝中區鵝嶺上俯視整個重慶城,一座類似“碉堡”的圓形建築在眾多高樓的懷抱中,顯得格外醒目。這棟建築名叫“圓廬”,它不僅曾是孫中山之子、民國政府立法院院長孫科的公館,也曾是解放前國共談判場所。
點擊圖片浏覽更多精彩內容

萬州西山鐘樓
萬州西山公園鐘樓建成於1930年,共12層,高50.2米,雄偉壯觀,與上海海關鐘樓齊名,系長江沿岸一大景觀。建成至今一直被認作是萬縣市標志性建築物。

張骧公館
公館位於抗戰陪都時期軍政要員和外國使節密集居住場所上清寺,為國民黨元老張群四弟張骧所有。2003年授予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稱號,現屬渝中區電信局房產。

打槍壩水塔
打槍壩水塔是重慶第一座自來水廠建成的紀念建築,在重慶近代工業發展過程中具有特殊意義。1927年,著名的水電專家稅西恆在重慶創辦了重慶自來水公司,他親自擔任水廠的設計和建築工作,經過兩年籌備四年修建,重慶第一座水廠終於在1932年順利完工並開始供水。

白屋文學院
位於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下壩村,建於1904年,該建築最初為鄧家祠堂,由原中國女排教練鄧若曾的祖父鄧鶴年(資本家,經營鹽、茶)修建的鄧家祠堂,後捐為女子學堂(小學和初中),解放前屬於國立女子師范學院。

能仁寺
此處有三百多年歷史,是重慶唯一的一座尼姑叢林寺廟,後來逐漸破敗,1987年,政府撥款結合自籌資金,陸續重新修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韋馱殿和鐘鼓樓保留至今。

保護好僅存下來的遺址和文物,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豐富城市景觀、宣傳和提升城市知名度、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來源: 華龍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