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所村附近有一處民房是用大量明城磚砌的,希望通知相關部門,回收這些珍貴的明城磚。”昨天,市民紀先生撥通現代快報熱線96060反映。記者在金川河邊找到這排民房,共有5小間。民房外牆都是用明城磚砌的。附近泵站人員說,這些房子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城磚是從台城那邊運過來的。南京市城牆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此處的明城磚達4000多塊,都已經登記備案。一旦拆遷,將無償回收。
記者孫申
房子外牆是城磚砌的
沿著建寧路北行,在金川河附近五所村小區旁邊,有一片低矮的小瓦房。遠遠望去,這排房子很不起眼,十分破舊,一邊對著金川河河堤,另一邊都是林立的大樓。走近細瞧,這才發現這排房屋確實很特別,外牆是用長約40厘米,高約10厘米的青色舊磚砌成。
瓦房南側的山牆有四五米高,下面半截被抹上水泥,上半截都是裸露的磚塊,上面刻著不少文字。600多年前燒制的這些城磚,仍保存完好,上面的字跡依然可辨。記者在城磚上認出了“太平府提調官朱奇二”、“上饒縣提調官造磚人夫吳小一”等字樣。
城磚可能來自台城
這排平房緊挨著河堤,房屋破舊。其中一間平房走出一名中年男子,他自稱是租住在這裡的。至於這些房屋什麼年代建造的,他也不清楚。
金川河泵站工作人員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排平房建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是作為泵站的辦公用房。用的大量城磚都是從台城那邊運過來的,台城那邊有個市政養護單位的倉庫,裡面堆了不少城磚。當時,泵站管理部門與市政養護單位是一家,這邊要建辦公用房,缺少磚塊,就把台城倉庫裡的明城磚運過來用了。後來條件改善,泵站辦公室搬進新樓,這片舊平房就改作員工宿捨了。
一百多萬塊城磚被“挪用”
從現場情況來看,這排平房的外牆長約20米,寬約8米,高約5米,使用的明城磚數量究竟有多少?現代快報記者昨天聯系南京市明城牆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調出檔案,證實他們過去到這排平房現場調查過,並做過估算,用了4000多塊明城磚。“一幢建築物究竟用了多少城磚,光從外表很難算准確,只能粗略估算一下。”
城牆管理處人士介紹,對各地建築物用的明城磚,他們逐一做了登記。目前,全市登記在冊被“挪用”的明城磚差不多有110萬塊,分布在30多個地方,有的用在單位房子裡,有的用在民房裡,有的用在居民樓裡,還有的砌在圍牆裡。對於砌在建築物裡正在使用的明城磚,先行清點和登記。並和建設單位和拆遷單位打好招呼,一旦這些建築物要拆遷,必須及時通知城牆管理部門,安排專人予以無償回收。“現在我們已掌握城中一個工地正在拆遷,已通知拆遷單位,配合我們尋找回收拆出來的城磚。”
據了解,回收的城磚全部放在倉庫中,主要用於修復舊城牆。一旦城牆需要維修,便會派上用場。修建新城門則不用舊的明城磚,全部用仿制的新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