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四川彭州民居重建點生態多樣 居住條件堪比城市

四川彭州民居重建點生態多樣 居住條件堪比城市

日期:2016/12/14 21:43:2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q"l6]RJB1C;b$|0彭州民居:生態 多樣 可持續發展99古建網K\f n-xK,Fx3E

FcAXz f }3J0  根據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在9月30日前,地震災區85%的受災群眾要搬進永久性住房。如今,“決戰十一”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彭州市的住房重建進行得怎麼樣了?昨日,筆者隨市規劃局災後住房重建督導工作組進行了實地走訪。

"_6qS0~vVOJw c2mj0

O%^!N*l1[w0  彭州市是汶川大地震極重災區,有461個重建點位,可謂幅員廣、面積大、點位多。走訪後,督導組隨行專家、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邱小勇認為,彭州的災後重建住房不僅進度推進有力,而且在四川民居的基礎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彭州民居”,給了老百姓一個即可“安居”亦能“樂業”的美麗居所。

.q@2U;q{!?H#K0

V,I h"g2]b7rT0  可發展:是住房也是酒店99古建網5M#H.{|ud

99古建網's({RfTd

  龍門山鎮往銀廠溝的道路已經鋪上了瀝青,寬敞的馬路容得下四輛車同排通行,路邊,以青山為幕牆,一幢幢灰瓦白牆的建築隨即映入眼簾,清一色的一樓一底、飛檐坡頂,一幢一幢,錯落著坐落在山前,朝大路的牆上嵌著幾個大字:“寶山村太陽雨鄉村酒店”。行者問:這是酒店?從房子裡走出的村民樂呵呵地釋疑:“不,這是我們的住房,但也可以出租。”99古建網 Lff'Y)KT!Y

99古建網2l+rd1R4L|N{hi

  村民崔大爺說,房子重建的占地面積是每人30平方米,他家4口人,選的是兩層樓的戶型,房屋根本住不完,剩余的部分就用來出租。“年年夏天,很多城裡人來這避暑,可以租我們的房子住,包吃包住每人每月1500元。”99古建網1f3mRYq7y7B

pNBk*Q)D|S0  “這裡的民居充分考慮到了發展性的問題。”專家點評說,寶山村的統規自建點充分體現了 “四性”中的“發展性”,以鄉村酒店的經營帶動一方產業發展,“農民不只是住進了漂亮的房子,而且通過經營旅游服務業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z _&F}CI5e'Al7V0 99古建網3EUoN"t/^!Y9F

  樣式多:聚居點很“生態”

Unq p)`2ZV0 99古建網 RH@HS(};A

  龍門山鎮寶山村的民居建築風格由“徽派”民居演化而來,顏色淡雅清爽,在傳統之中又體現出現代民居的感覺;小魚洞鎮太子新村民居的色彩則濃烈、燦爛,木質材料和彩鋼瓦構成的小屋,十分吸引人的眼球,屋檐下、2樓走廊上掛著大紅燈籠,將新居映襯得格外喜慶;白鹿鎮金橋人家,一幢幢尖頂的歐式小別墅矗立在白鹿河邊,就像童話中的小屋,有鮮艷的黃色,有憂郁的藍色,有清雅的草綠色,也有秀雅的淺咖啡色,小屋隨地勢而建,在直沖雲霄的古木中若隱若現,分布錯落有致……

1tr^;`'p+lS0 99古建網tTk~~?@

  每到一個重建點位,就會體驗到不一樣的建築風情,不一樣的民居風格,而這些建築又與周邊的環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成為散落的珍珠、畫中的點綴。“彭州民居與地形地貌相結合、與山形山勢相融合。” 專家點評說,所有農民聚居點與環境的結合顯得和諧,做足“生態”文章,而且充分體現出多樣性,每個點位都有不同的風格,從材質、色彩到建築風格,都有一定的差異。

O`0{]MF v&~0 99古建網1SN\ }#V{^)^`

  一體化:居住條件堪比城市99古建網?hl @1CNKC

99古建網0A)Uae~y$T m

  彭州民居的優美環境也讓專家贊不絕口。所到之處,每個聚居點都可看出城市小區的雛形:平坦的車道延伸到家門口,每走幾步就有一個垃圾桶,上千人居住的江橋人家聚居點還劃出專門的停車位;家家通水、通電、通氣,廚房裡不再是黑乎乎的灶台,而是成套的廚具、燃氣灶、抽油煙機,廁所裡也都安上了沖水式蹲便器;堂屋地磚擦得噔亮噔亮。99古建網$~#HTR"}H

%jdd]i vP\m0  漂亮的房子外,還有寬敞的宅間綠地,農民們按照自己的興趣,栽種花草、果樹,甚至蔬菜,那一份恬適、悠閒,足以讓不少城裡人羨慕。99古建網XUWUK] hD V M

L&aV!rJm0FD?0  專家點評說,彭州民居實現了城鄉的對接,而且農民擁有優於城市的自然環境,在居住條件上可說是實現了“城鄉一體”。更重要的是,隨著居住條件的改善,農民逐步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產、生活方式逐漸向城市靠攏,一副現代農村的美麗畫卷正逐步呈現開來。王眉靈 文/圖99古建網bQd \GuT;nB

99古建網iU:{w,D,q

  小魚洞鎮 太子新村重建點

4?6G;E'|z'zN0 99古建網e!MIS7?9M

  該點位的布局與設計重視空間與環境的相融,著力為農戶生活創造和諧、優美的空間。規劃設計中充分發揮山體景觀帶的優勢,將錯落有致的組團院落置於大自然中,使整個重建點成為一幅最具川西民居的山水水墨畫。99古建網F|N Aph%x6tw

99古建網6^j]i3t ?

  建築設計系集居家、商業為一體。建築密度以2層為主,沿自然等高線地形錯落擺放。結合當地的地域特征和時代的要求,建築平面布局主要按照農戶使用功能進行布局,布局簡潔緊湊,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建築風格上,采用彩鋼瓦與木結構建築組合的方式;構成建築群落外景效果,形成典型的川西民居特色及川西民居文化理念的農居建築。99古建網7{Ih2R D `EDtp

GNM:S(RO![0  小魚洞鎮江橋人家重建點99古建網9`YX2L v1UJh&{

mP#^)?,|P6c(]0  該點位建設既有傳統民居的特性,又有集中式院落的模式。將農村災毀房屋重建與逐步恢復一、三產業並促進發展特色農業和鎮域經濟相結合。

S&HG.D%XZ4anP0

3V*q&lawN&ur4kG0  規劃范圍地勢較平坦,規劃設計考慮將農戶進行組團且每個居住組團均有各自的曬場、經濟林地和產業發展用地。規劃建設時對原有較大的喬木及林園進行保留,環境綠化優美。99古建網9v3Q(R H dWG

99古建網D Yh[ iT4VV.J*mQ

  房屋建築以2層為主,沿自然等高線地形錯落擺放。建築風格上,采用青筒瓦與外牆乳膠漆組合的方式;構成建築群落外景效果,形成典型的川西民居特色及川西民居文化理念的農居建築。99古建網`8Q F y\{T2ax!w

,kF v7E tKB1}%M:B0  龍門山鎮寶山村 太陽雨鄉村酒店

i3J hd0R!NMkk0 99古建網W3?)I1d&t

  該點位以 “院落”作為空間的基本組成元素,將用地統一為整體,通過大小院落的相互合理組織,套嵌,形成豐富多彩的戶外交往活動場所,而大大小小的院落空間則體現了建築的向心性,有利於形成居者的領域感和心理歸屬感,並為鄰裡間的人們提供停留、休憩、交流的聚集場所,接合景觀布置,充分體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居家生活氣息。

8t?3I} |V \2V"}2Lv%Z0w0 99古建網$bz m"i`&aD)L

  戶外場所空間多樣,景觀層次豐富。通過小區道路,將區域內多個院落,各種組團統一在一起,布局有機,視線通暢,輕松,開放。平面空間並非簡單的圍合成矩形平面,而是順應規劃布局,呈現出多樣性與不規則性,庭院空間與住宅空間彼此滲透,相互結合,自然一體。

1s$X2Z_-x0 99古建網-c:nJ?'f,_2b

  住宅設計由典型的徽派民居型演化、發展而來。住宅建築以低矮的2層建築為主,穿插局部3層,形成高低錯落的形態。戶型設計中,充分考慮到農民的生產生活,利用底層院落,或利用屋頂平台,為每戶都提供了一個室外庭院,保留了農民原有的生活習慣和庭院的部分功能。99古建網8X RiG&g;K3A

99古建網Lso i`Q

  白鹿鎮金橋人家重建點

:^l2A{*BU0VBH0 99古建網GC&J} Hr4TZ

  該點位位於進入白鹿鎮的主要干道小夫路沿線上,沿區間道和河邊及其山體地勢較平坦區域安置,場地背山面水,環境優良。99古建網_{X#rC I O&kW.J:_

99古建網H nb5BeB\-N

  總體布局遵照原始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減少土方挖填量,因而整個場地呈台地布置。力求維持居民原生產、生活方式並結合生態原則,台地上呈院落布置,每個院落都圍合一個公共廣場,供居民作曬場及日常生活活動用地。各個院落由各種戶型穿插布置,因而各個院落形態各異,屋頂錯落有致。院落與院落見,住宅的前院和後院以及區間路兩旁留有綠化用地,可種植蔬菜,使整個院落呈現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園風光。

7}$C:|z.a`7Q c$@&i0 99古建網N v~{ I e

  建築材料采用當地材料,牆面采用灰磚和紅磚以及石灰砂漿刮白,屋面采用大坡屋頂青瓦和紅瓦,形成色彩和材質的變化,使整個院落既具有川西民居風情,又能體現現代農村時代特色。

X @%@@6I R2um/E5b0

@9Zq];M;LR(x1s;r0  通濟鎮梓柏村幸福山泉重建點99古建網0aI:A|1[ZW{

99古建網g N$Dzc^t,x

  該點位作為梓柏村區域的一部分,與梓柏村區域總體規劃設計保持協調統一,並融入通濟景區整體環境中。

6c8f$v I3U@6I0 99古建網(CbMm*FgM [ Y

  規劃設計因地制宜,將現狀地形改造為多層台地。規劃總平面主要運用了川西“林盤”的布局形態,以院落空間和住宅錯落式布局為其主要布局方式,並結合現狀地形,形成依山就勢的布局特點。99古建網r Dzv(]1^

99古建網G;?1P1U;m#Q

  由於梓柏村以種植農業為主,規劃中設置了集中養殖區。99古建網S,kQ(S"AUq

營造天地中國古建築論壇 http://www.yingzao.net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