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樂清江沿村古暗道疑雲 暗道附近有諸多古跡

樂清江沿村古暗道疑雲 暗道附近有諸多古跡

日期:2016/12/14 21:37: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清江鎮江沿村的走馬樓是個自然村,有古驿道通往虹橋鎮東館村,驿道旁有一窩水流,順山往下流,就在其中一段水流下,掩蓋著洞口,內疑似有暗道。洞口成拱形,內壁以石塊砌成,成年人貓著身子可走進去。因為山水的掩蓋,洞口頗像水簾洞,非常隱蔽。     97歲的李大爺是目前江沿村最年長的村民,他說以前真不知道村裡還有這樣一個暗道口;而移民前老家住在走馬樓古驿道旁的一名70多歲的老人稱,他的父親曾到過洞裡,但進去十幾米就走不通了,至於有多長、通往哪裡,他們這一輩人也不知道。     據介紹,三四年前,江沿村道路改造,走馬樓古驿道旁修建了一條水泥路,截斷了暗道。故如今暗道口仍在,但洞內被泥石堵塞,可見山水從洞內流出,人卻無法進入。於是這個洞、這條暗道就成了村裡的一個謎。     古寺遺址、宋代佛語摩崖石刻、碗窯山窯址     這些與暗道究竟有何相關?     在走馬樓古驿道北邊,有一座山叫長蛇山,長蛇山的北側有一座馬山,兩座山峰合谷處,有一建築遺址,這是目前所知距暗道口最近的遺址。     97歲的李大爺介紹,這是一座古寺廟的遺址,呈東西走向,面積非常大,他小時候還曾看到過遺址上有很多的大塊石條,外村村民建房都到這裡來運石條。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後,村裡在寺廟遺址東邊建水庫,用的也是這裡的石條。如今,長蛇山山坡上一破敗的老房子地基裡,還留有不少從這裡運過去的大石塊。     清江鎮江沿村農村指導員沈雷茗為此查閱了明永樂樂清縣志,明代隆慶樂清縣志、清道光樂清縣志、清光緒樂清縣志。因為古代地理標注較含糊,江沿村周邊自唐朝以來大致有過慧日寺、靈山院、慶恩堂、觀音堂、承義庵、接濟堂、崇善堂、甄善院、萬安院、上善堂、明真堂等。其中有些寺院毀於戰亂,有些寺院被毀棄。現存的也有,但幾乎都是現代重建的。不過,這些資料也可說明,古時此處及周邊一帶佛教極其興旺,香火絡繹不絕。     除了寺廟遺址,長蛇山周邊據說有個名為“千人坑”的地方、古驿道東南方有一個地方被村民稱為“師姑岙”,相傳修建有師姑廟。此外,暗道口距南宋碗窯山窯址僅幾裡之遙,附近還有一處宋代佛語摩崖石刻。     洞口砌法古老,宋代用於城牆水門較多     寺廟中備的逃生通道?     周開陽是樂清市博物館副館長,在2007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開展時,曾帶隊普查過江沿村文物。他們在村民指示下找到暗道口,對這個暗道口也做了些許了解。     “洞口采用拱券砌築技術,這是一種古老的砌法,宋代用於城牆水門較多。”周開陽介紹,當時調查時,也聽村民說有人進去過,有的說進去過幾十米,有的說進去幾百米,因為沒有詳細考究,這條暗道究竟有多長、通往哪裡、作何用處、具體建於何時都未能下確切定論,但從地形、暗道走勢來看,應該與寺廟遺址有關。     “宋末元初是亂世,建築物中備有逃生通道是非常有可能的。”周開陽說。     千人坑、暗道、師姑岙     傳言和揣測很多,誰能揭開謎底?     寺廟遺址、千人坑、暗道、師姑岙……千百年來,這一帶發生了怎樣的歷史變革?一個個流傳的地名及現有的遺址、暗道之間有無聯系?江沿村村委會主任余協昌今年47歲,他說老一輩們對於寺廟遺址及暗道之間的關系都有一些傳言;74歲的丁先生介紹,聽老一輩傳說,這所曾經的寺廟規模很大,裡外有9進。某一年,裡頭有和尚做了不端正的事,府衙的官兵抄了寺廟,999個和尚被殺,埋在千人坑,“千人坑”的地名也由此而來。但所有的說法都是傳言,皆未經考證,也鮮有歷史資料可供查證。     暗道口有了,另一頭通往哪裡?盤踞在地下的暗道有多長?如何分布?會不會留有一些重要訊息?這些都是江沿村村民渴望了解的情況,更是村委會主任余協昌希望得到的答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