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圓明園遺留最古老的古建築正覺寺修繕完畢對外開放

圓明園遺留最古老的古建築正覺寺修繕完畢對外開放

日期:2016/12/15 1:25: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正覺寺是一座典型的皇家佛寺,位於圓明園绮春園的西側,共占地143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49平方米,包括山門、鐘鼓樓、天王殿、五佛殿、三聖殿、文 殊亭、六大金剛殿、最上樓等建築,是一個封鎖的長方形建築群。由於正覺寺是圓明園獨一幸存保存至今的古建築,關於研討清朝歷史和圓明園的古建築作風有著重要 意義,20世紀90年代,正覺寺的維護問題得到國度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圓明園等單位的注重。7月6日恰逢農歷六月初六,是中國傳統中特地用來“亮寶” 的天贶節,圓明園管理處在這一天將正覺寺這座稀世古建“曬”給公眾。正 覺寺維護復建前,寺內僅殘存山門、文殊亭、四座配殿及26株古樹,天王殿、三聖殿、西側金剛殿以及名為“最上樓”的七間後樓等建築已全部或局部損毀。作 為圓明園獨一一處保管至今的隸屬建築,正覺寺的維護、修繕、復建於2002年啟動,是目前北京文物主管部門批復的整體復建的獨一古建築群。

    灰色的屋頂、紅色的牆壁、藍綠相間的鎏金彩畫,昨天,見證了圓明園由華美至極到一片荒蕪的正覺寺,經過9年的修繕後,初次對公眾試開放,重現經典皇家園林的恢弘氣勢。正 覺寺是一座典型的皇家佛寺,位於圓明園绮春園的西側,共占地143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49平方米,包括山門、鐘鼓樓、天王殿、五佛殿、三聖殿、文 殊亭、六大金剛殿、最上樓等建築,是一個封鎖的長方形建築群。1860年和1900年,圓明園兩度罹劫時,正覺寺均幸免於難。由於正覺寺是圓明園獨一幸存 保存至今的古建築,關於研討清朝歷史和圓明園的建築作風有著重要意義,上世紀90年代,正覺寺的維護問題得到國度文物局、北京 市文物局、圓明園等單位的注重。2002年,國度文物局、市文物局和海澱區委區政府啟動正覺寺的維護、修繕和復建工作。這也是文物主管部門到目前為止批復 的圓明園整體復建的唯一古建築群。

    正覺寺是清帝御園圓明園隸屬的一座佛寺,位於绮春園西側,建成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它與绮春園既有後門相通,又獨成格局,實踐上是清帝御園圓明 園隸屬的一座喇嘛廟。建成後由兩名喇嘛住持,寺內設僧房八座22間,由正覺寺山門、天王殿、三聖殿、文殊亭、最上樓、配殿等主要建築組成。在曾經風光無限 的“萬園之園”遭遇的兩次劫難中,正覺寺一直都保管完好。由於地處圓明園三園牆外,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它是獨一幸免的古建磚瓦廠,也是圓明園內保管下來的 完好水平最高的一組建築群,寺內還保管有圓明三園獨一的古樹群。2003 年,一期修繕工程終了後,市文物局將正覺寺復建工程計劃上報國度文物局,2004年9月修正後的復建計劃經過了國度文物局的審批。復建工程的建築 面積范圍為2659平方米,項目總用空中積14300平方米。爾後,國度文物部門召開專家論證會,以為復建根本契合《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的請求並同意批 准。北京市文物局再次檢查了設計圖紙並給予了明白批復,對復建維護工程中的輔助配套設備提出重要的指導性意見。

    復建後的天王殿是單檐歇山式建築,面闊五間,建築面積約202平米。有單翹單昂五踩斗拱和金線大點金龍錦枋心旋子彩畫。“正覺寺的彩畫主要有兩種,一種是 和玺彩畫,一種是旋子彩畫,”北京文物局古代建築設計所高成良引見到。高成良說,復建建築是有歷史依據的,參考了同時期承德普寧寺的彩畫。恢復計劃由北京 市文物建築維護設計所完成,市園林古建公司擔任施工。2010年10月,正覺寺主體竣工後,當時木材、牆體上還未塗上油漆。工作人員解釋,木材中水分較 大,為了保證施工質量,經過半年的晾曬後,到今年上半年才開端停止油飾和彩繪。正 覺寺內的彩繪也值得一提,寺內有兩品種型的彩繪,廟宇作風的旋子彩畫和宮廷作風的和玺彩畫。據市古建所彩繪專家高成良引見,由於山門和西配殿內檐,還保 存著較為完好的彩畫。三聖殿、最上樓、天王殿等建築都是參考這些彩畫,並參考同期同類廟宇,比方承德的普寧寺,經專家論證後復建。為了豐厚欣賞項目,目 前,寺內陳列著四面十二臂外型銅鎏金勝樂金剛、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青玉老人山子、溫潤通透的花甲聯芳和田白玉扳指等100多件圓明園文物。

    圓明園歷史琉璃瓦展覽專題、圓明園流散文物展、涅槃的奇觀——正覺寺專題展等展覽,向游客引見正覺寺修繕維護成果以及圓明園的歷史文化。正覺寺將實行半年的免費旅游活動。將促進當地旅游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