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一大舊址完成修繕 即將重新開放
日期:2016/12/14 11:04:2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圍蔽維修數年之久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將於11月12日重新對外開放。記者11月8日提前探營見到,該舊址已經完成修繕工作,《鐘聲: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展覽陳列也已布置妥當。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也稱鐘樓,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位於現在的廣州越秀區文明路215號。1924年1月,孫中山在鐘樓禮堂主持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鐘樓是一座仿羅馬古典式磚木結構的建築,此前曾被定為危樓,部分牆體出現開裂。2009年開始,鐘樓進入全面維修階段,施工過程十分復雜,至今已耗時近7年。
記者看到,加固、修繕後的鐘樓煥然一新,在古樹木叢中格外醒目,重新粉刷過的外牆以鵝黃色為主,總體保持了建築的原來風貌。鐘樓禮堂恢復了當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場景,牆上掛有孫中山戎裝像及黨旗等。孫中山像正下方是主席台,台下有左右兩列座椅,分別有十余排,椅子上貼有參會人員的名字。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現由廣州魯迅紀念館管轄。該館副館長吳武林稱,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價值,將對舊址進行妥善的保護,並在此基礎上,做好有關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的展示工作,在陳展工作中力求尊重歷史客觀事實。
1927年1月,魯迅從廈門大學到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也曾在鐘樓居住。鐘樓將分為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和廣州魯迅紀念館兩部分布展對外開放。
鐘樓原為清代廣東貢院的一部分。據介紹,2014年,施工人員發現鐘樓禮堂有人工構造物,經考古人員確定,系廣東貢院號捨基址。2015年,在舊址庭院施工過程中,又發現廣東貢院號捨旁的石路和一口貢井。 來源:中新社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