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石家河遺址新發現古城址 4千年前江漢平原就出現城市群

石家河遺址新發現古城址 4千年前江漢平原就出現城市群

日期:2016/12/14 11:42:4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昨披露,考古工作者在石家河遺址中心的譚家嶺遺址發現了面積20余萬平方米的城址,該城始築年代比此前考古揭示的年代至少提前500年,於距今五千年左右,處於中華文明形成的關鍵期。這些新發現為探尋長江中游史前文明提供了重要依據。

 

  位於大洪山南麓與江漢平原結合部的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游地區已知分布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續時間最長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也是該地區已知最大的史前古城——石家河古城的所在地。有專家認為,早在六七千年前,石家河遺址一帶就有人群在此活動,先後歷經油子嶺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和後石家河文化等發展階段。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稱,此前考古認為,石家河古城始築於屈家嶺文化晚期,但2015年以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石家河古城核心的譚家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揭示出早於屈家嶺文化時期的城垣和環壕,表明其在距今約5000年開始築城,將石家河城址的建城歷史至少提前了500年。此外,在譚家嶺遺址的甕棺葬發現的一大批史前玉器,其琢玉工藝代表了史前玉器加工工藝的最高水平。

 

  方勤稱,石家河遺址不僅是長江中游的特大型城址,也是當時整個區域的政治中心。迄今考古資料表明,以石家河遺址為中心,僅湖北省境內就分布著天門石家河、天門龍嘴、石首走馬嶺、公安青河城等15處城址,大多距今約四、五千年。這一時期,中心聚落石家河進一步整合文化與資源,引領著長江中游向前發展,成為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區域,與黃河流域文化共同構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來源:湖北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