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鎮立石演繹湖光山色 暢游泸州的“北戴河”

古鎮立石演繹湖光山色 暢游泸州的“北戴河”

日期:2016/12/14 10:24:5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登普照寺,觀玉龍湖,飲二郎泉,品古鎮情,這是立石鎮旅游發展的一幅優美畫卷。用文化搭台,旅游為媒,經濟唱戲,立石明天會更好。
    立石鎮位於泸縣東部,與重慶永川接壤,是泸州的東大門、重慶的後花園。古稱立石棧,是唐宋年間的著名驿站,有“上跑泸州、下跑重慶、宿於立石”的輝煌歷史。鎮內有獨特川南民居風情的米市街,翰林府、南華宮、龍橋古墓沉澱深厚文化底蘊,二郎泉的神話傳說引人入勝。玉龍湖是省級風景名勝區,風景秀麗,是泸州的“北戴河”。立石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素有千年古鎮之美譽。
立石古鎮
    72島博譽“川南第一湖”
   
立石鎮旅游資源豐富,既有以米市古街、二郎古井、普照古寺、南華宮古戲樓為代表的古跡遺址,更有以玉龍湖為代表的自然生態景觀。
    玉龍湖是集防洪、灌溉、旅游於一體的人工湖泊,水面6平方公裡,湖長25.18公裡,湖中大小島嶼及半島72個,被譽為“川南第一湖”,2000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美麗的玉龍湖
    米市街形成於唐宋時期,到明朝隨著三江、湖廣移民來泸落戶,立石場的規模迅速擴大,在清末明初場鎮面積就達3萬平米。米市街是傳統小青瓦木質房,目前保存較為完好,其唐宋格局、明清風貌歷歷在目,川南民居風格一覽無余。
米市古街(資料圖)
    普照寺建於明代,位於玉龍湖畔,因宋朝時在此修建鶴山書院而出名。當年建文皇帝入川經江津、來蘇到此出家,被人稱為和尚天子殿。
普照寺(資料圖)
    南華宮是立石現存最早建築之一,亦是保存較好的古戲樓,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
    泸縣最早的川劇從這裡開始
   
立石古鎮文化元素多,是泸縣川劇的發源地,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基層文化活躍,是省級文化先進鎮、泸縣長壽之鄉。普照寺作為傳播佛教文化的勝地,以它獨特的風韻吸引著八方來客。上有一國之君,下有貧民百姓,其間也不乏文人志士,他們不僅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也留下了他們的墨寶,書畫家楊遠曾用鐘鼎文為普照寺撰書了兩聯:“達摩面壁得大道,佛光普照渡眾生”,“古井長湧甘泉水,佛光普照神州山”。二郎神泉美麗的傳說故事,寄托著立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立石名人不少,翰林黃紹謀曾任浙江金華縣知縣、兩廣漕督,目前保存下來的一對石獅子依稀可見當年翰林府邸風采。南華宮作為明清時代移民會所,經常有各種演出,泸縣最早的川劇就是從這裡開始傳播。
    目前,立石常年活躍著腰鼓隊、文藝分隊、清吹隊等各種文藝表演隊伍,放生節更是聞名遐迩,張衛健等文藝界知名人士來這裡傾情演出,吸引著八方游客共品文化盛宴。立石鎮目前已發現有龍橋古墓34座,具有較珍貴的研究價值。
放生節
 
張衛健助演放生節
    年接待游客十萬余人次
   
泸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玉龍湖開發工作,區劃調整後不久就專門作出了開發玉龍湖的決定,由縣人大牽頭,開展基本綠化和基礎設施建設,並於2000年創建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作為立石鎮黨委、政府,從1996年起就把“旅游興鎮”作為鎮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接力棒一屆一屆地傳遞下去。
    目前景區內建有玉龍山莊、瓊華苑、宏德山莊、愛琴島、十二生肖度假村、游船公司等,融餐飲、會議、培訓、休閒、娛樂為一體,年接待游客十萬余人次。2011年,泸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又提出“旅游新縣”發展戰略,把玉龍湖作為全縣旅游發展金三角之一,立石鎮旅游發展迎來又一個重要的機遇期。
玉龍湖——泸州的“北戴河”(資料圖)
    立石鎮將結合龍文化的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景觀、文化景觀、休閒景觀和古鎮景觀。立石鎮旅游要上台階,必須要注意形象的打造,注重品牌效應。立石鎮位於農村,處於城市的遠郊區,應突出新農村和休閒觀光兩個特色。旅游產品的打造,對於旅游地的推廣和宣傳,是最直觀、最有效的手段。立石既有古鎮風情,又有秀麗湖光山色,可以據此制作風景明信片;玉龍湖宛如龍的形象,可據此制作小型飾物或觀賞品;立石文化豐富,可以打造一台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藝演出;立石是全省無公害魚養殖基地,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可以據此開發食用旅游產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