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青巖古鎮,避禍之地

青巖古鎮,避禍之地

日期:2016/12/14 10:23: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小院子裡,夾竹桃躥得有兩人多高,另一株桑樹也長得郁郁蔥蔥。在這個寧靜的下午,掛在樹葉間的那些濃濃的綠色,像要被濕潤的風一陣陣吹出來似的。講解員就在這微微的風裡做著介紹,點著幾間干淨素雅的屋子說,一九三九年,形勢吃緊,就在日本鬼子集中十萬兵力氣勢洶洶直撲長沙的時候,這幾間屋子悄悄地住進了一批外來的“抗日干部的家屬”,選的就是這座丁家院落,不聲不響住了兩年,當然都是化了名居住的,解放之後這個古鎮的人當然就明白了,這幾位態度祥和的新鄰居中,有周懋臣老先生,他的兒子叫周恩來;另一位是楊振德老人,她的女兒叫鄧穎超。

    青巖古鎮為避禍之地,應是不錯的。當初選在地勢險要的山隘之處築造這個鎮子,就是朱元璋為了防范國家西南之戰禍,因此,這個鎮子城牆逶迤,四門城樓高聳入雲,大量青巖砌牆鋪地,鎮子也由青巖得名,活脫脫的一個軍事要塞。當年徐霞客搖扇路過此地,前後一瞧,也驚呼此鎮為“南鄙要害”之地,可見其險要。

    到了下一個朝代,這個鎮子確也成功地避了一次兵火之禍,那是石達開之亂。石將軍率部連攻六次,攻了半年,均未奏效,被迫與守城之民講和,青巖之堅可見一斑。

    這個鎮子如今三萬人,除漢族外,還聚居了十一個少數民族,各式服飾整日裡叮叮當當往來交錯,但是求安避禍之願望,自古至今都是大家共有的,所以始終同仇敵忾,同鎮相濟,彼此都是兄弟姐妹,其樂融融。

    這個鎮子告訴我們,我們中國人真的是把安居樂業看得比天還大的,寧可閉關鎖國,也不願向窗外伸伸拳頭,哪怕僅是威嚇而已。

    貴陽花溪區青巖古鎮一向為平安之地,幾條青石板街幾個朝代以來一直叮叮咚咚地響著和平的打擊樂,不過,說實話,在此難以避禍者,也有,那就是一些小動物,它們的命運真是不濟,我在各條青石街巷的店鋪招牌上都看見了它們的悲慘結局:“蒜香跳水兔”、“泰和老奶雞”、“糟辣炝鍋魚”,伴隨著飄出店鋪的一陣又一陣的奇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