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巖,記者帶你解讀古鎮風情
日期:2016/12/14 10:25:0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青巖古城牆。
古鎮的主調色都是這樣的山巖石色黛。
文化古鎮
漫步青巖鎮內,可以感受到其悠悠古韻,這韻味兒正是其獨特的民俗文化,儒、佛、道、天主教、基督教相安並存的宗教文化交融沉澱下來的。古鎮布局沿襲明、清格局,至今仍保存眾多文化古跡,過去曾遭受破壞的地方也已逐步修復。在不算大的古鎮裡,有佛教寺廟、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宗教場所,還有一些宗祠、牌坊、名人住所等建築,特色民居也得到很好保護,已成為貴州省歷史文化名鎮。
青巖產生過像營建青巖城的班麟貴、參與編修《康熙字典》的一代才子周漁璜、將大陸文化傳播到台灣的周鐘瑄、清朝雲貴第一位狀元趙以烔、反清志士平剛……他們都是歷史上可書可傳、可圈可點的人物。抗日戰爭的烽火燃起,作為大後方的貴州,青巖鎮掩護了許多革命人士及家屬,周總理父親曾居地、鄧穎超母親曾居地、李克農等革命家屬曾居地,他們居住過的房屋仍原模原樣地保留著。
2007年,青巖鎮被省詩詞學會授予“詩詞之鄉”,在全省第一家掛牌。民間歌舞、太極拳劍、體育活動比賽、民俗活動、燈會、廟會常年不斷,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十分豐富。
趙工專祠。
采風記者在周總理之父故居前留影。
商業古鎮
青巖古鎮文物保護和開發,促進了青巖旅游業的發展。內城的主街成了繁華的商業區,也是當地人主要的收入來源,家家戶戶的門前窗下滿滿地擺放著各色產品。
街上,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房子經過修整變成了酒吧,還有些精明的小鎮人把自己的院子收拾出來,變成了民居式的飯店客棧。古鎮的大街小巷上絡繹不絕的游客讓整個古鎮充滿了商業活力。
繁華的青巖古鎮。
舌尖上的古鎮
對於吃貨,來到青巖,不僅可以一飽眼福,還可以一飽口福。青巖的玫瑰糖,分為棕白兩色,外層裹滿芝麻,香甜可口;青巖豆腐是古鎮獨有的特產,塊小色深,爆炒之後鮮嫩可口;王萬媽鹵豬腳、雞辣角等等特色小吃保證讓你垂涎三尺。
據悉,青巖還經常舉辦美食節,期間會在文化廣場設立攤位,集青巖特色小吃為一地,以展示古鎮悠久的飲食文化,吸引游客品嘗青巖的美味小吃。
青巖特色小吃雞辣角。
青巖,這座風情古鎮值得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