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遺產應當被公眾所分享,單個商人利用或政府占為己有都是不對的做法,大眾文化是一個有根基有生長力的東西,只有讓他們滲透到遺產中去,城市文化遺產才能更有價值,更有可持續性。”“遺產景觀、遺產保護建築師和規劃師協會”創始人/主席帕特麗夏·奧唐納11日於浙江杭州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隨著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速度加快,一些城市開始大拆大建,許多遺產被破壞甚至瀕臨消失。
中國頂級建築藝術家、普利茲克建築獎首位中國籍得主王澍就談到,中國城市建設中存在文化缺失、千城一面現象。他認為,一個美好的城市,它的基本結構應該是建築只占一半,還有一半是山水,這才符合中國文化。
世界遺產城市聯盟秘書長丹尼斯·裡卡德一直致力於遺產保護,他表示,文化遺產的消失現象並非中國特有的現象,在世界范圍內也存在。
“城市文化遺產保護不僅能夠讓城市變得更加獨特,吸引游客參觀,還能讓這座城市有一個文化身份,讓城市的居住者找到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帕特麗夏·奧唐納認為,保護城市文化遺產對提升整個城市文化大有益處。
“遺產是人類或者城市共有的財產,不是給商人或者商業獨自去占有和開發的,這不是遺產真正需要去挖掘的。”帕特麗夏·奧唐納說。
在丹尼斯·裡卡德看來,文化遺產發展了城市的旅游經濟,但它跟遺產保護有沖突。“隨著旅游人數上升、遺產被訪問數增多,傷害也會上升,而在文化遺產裡開展如KFC、麥當勞等服務業可能會影響它的靈魂。”
對於杭州如何更好地保護城市文化遺產,丹尼斯·裡卡德提到了政府、媒體和大眾的重要性,他認為這三方要有合作關系,而作為政府領導人應該具備執行力,將保護決策落實到位。
“文化遺產保護、環境保護、城市發展連在一起做。”帕特麗夏·奧唐納表示,自己30年前剛開始研究時以為這些都是不同領域的,而她現在發現,這三者緊密聯系,哪方面做的不好,都會影響另一方面的工作。
據悉,當日系2015“文化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角色”國際會議,該會議是杭州市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2013年成功舉辦世界文化大會後的又一次重要合作,也是目前為止杭州同時匯聚文化、建築、遺產保護等領域國際專家學者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最具學術價值的一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