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北京宣西北5個文保單位啟動騰退 楊椒山祠將開放_中國文物網-文博

北京宣西北5個文保單位啟動騰退 楊椒山祠將開放_中國文物網-文博

日期:2016/12/14 21:29:1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記者從12月6日召開的西城區2015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年會上了解到,今年啟動的宣西北院落保護修繕項目中,楊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會館、東莞會館、龔自珍故居這5個文保單位和文物普查登記單位已張貼騰退公告,並將在十三五期間修繕完工,對市民開放。
  宣西北普通院落實行居民自願騰退
  西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劇院西、宣西北、天橋北是西城區今年相繼啟動的三個院落保護修繕項目,又被稱為“新三片”。其中,宣西北項目占地13公頃,共涉及2287戶居民,本著居民自願的原則實行騰退。
  “院落騰退完全參照居民意願,先決條件是整院居民的意見要統一。想要徹底改善居住條件,可以選擇老城區以外的定向安置房;難離故土的百姓也可以選擇從文保單位裡搬出來,平移到其他居住條件更好的院落。”相關負責人說。
  他表示,此次政府部門在宣西北項目中率先嘗試了“一切透明”,包括對百姓最關心的補償結果進行公開:棚改戶提出申請,就可以在查詢機上查到街坊四鄰的補償情況。補償政策是統一的,補償多少也一目了然。
  目前,西城區已在這一區域騰退了80個整體院落,涉及居民300余戶。
  5文保院落必須騰退將活化使用
  作為今年最早啟動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宣西北項目位於舊城保護風貌協調區內,包含了楊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會館、東莞會館、龔自珍故居共5個市、區級文保單位和文物普查登記單位。
  目前,5個文物保護單位已經結合棚改,啟動了騰退。公告也已向百姓公示。據介紹,與其他自願騰退不同,5個文保院落此次是必須要騰退的,以解決文物建築的安全、消防隱患。
  “這次對5個文保單位的騰退,不是商業意義的騰退,是先按棚改騰完,政府再回購使用權”,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表示,目前文物部門核心問題是按照“接續歷史,傳承文化”這一宗旨,尋找合適的可持續運營主體。
  孫勁松說,過去是騰退完再想怎麼運營,是合理利用文物。現在西城探索一種新的模式,是先想明白文物的使用方向和原則,再去騰退,是文物的活化使用。
  他表示,對於這5處院落騰退後的利用,沈家本故居會根據沈家本的歷史,今後的利用一定要跟法制文化宣傳有關;楊椒山祠會有展示歷史文化淵源的活化使用,考慮打造現代書院,教育體系之外的文化傳播。
  據介紹,5個市、區級文保單位和文物普查登記單位騰退後的規劃利用,西城區也在協調相關部門和各界專家進行論證。
  - 鏈接
  楊椒山祠
  地理位置:宣武門外大街西側,達智橋胡同12號、12號旁門及校場三條2號院。
  占地面積:2682m2。
  建築面積:1482.9m2。
  文化價值: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此處最早為城隍廟,最晚在清初已改為松筠庵。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刑部一些官員訪得此庵是明代楊繼盛居住的“傳捨”(公房館捨),遂將其正屋辟為楊祠,名“景賢堂”。
  楊繼盛(1516——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河北容城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彈劾權相嚴嵩獲罪入獄,監禁三年,備受酷刑不屈而死,被後人尊為忠臣典范。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僧人心泉請镌石名手張受之將楊彈劾嚴嵩的谏章刻石,嵌於擴建的大廳內,大書法家何紹基題名“谏草堂”。次年心泉又在堂之西南建八角“谏草亭”,並修築回廊,布置假山庭院。從此祠寺合一,氣氛肅靜高雅,成為清末士大夫集會議論時政的場所。
  康有為曾發動1300余名舉子簽名於萬言書,反對割地賠款,要求變法強國,舉子們在松筠庵及其對門的河南會館(嵩雲草堂)集合赴都察院上書朝廷,即著名的“公車上書”運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