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普查啟動以來,河南省各項工作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各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各級普查辦的有效落實,進展較快,成績突出。河南省在完成好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摸底調查、文物認定、信息采集登錄工作的基礎上,結合本省文物保護工作實際,開展普查相關調研課題,豐富普查內容,深化普查成果,建立全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格局。
一、以文物認定為契機,推進文物藏品建檔、定級工作
普查啟動之初,河南省即針對各博物館、紀念館等部署開展文物藏品清庫建檔工作,結合普查文物認定對近年來新入藏文物進行鑒定定級。省文物部門、省普查辦制定鑒定定級工作方案、統一全省各類文物的鑒定定級標准,培訓鑒定定級人員,按照省轄市初步鑒定和省級復核的步驟開展工作。2015年5月,省普查辦組織專家開展實地檢查,確保各收藏單位賬物一致、檔案完整規范。目前,各省轄市的初步鑒定定級工作全面完成,省級普查辦專家組已完成鄭州等15個省轄市118個文物收藏單位的13757件套文物的鑒定定級復核工作,進一步提高普查數據質量。
二、以摸清家底為基礎,帶動零散石刻集中保管工作
河南省有近2萬件離開原地、分布於田野的零散石刻碑刻,沒有列入不可移動文物點,也未納入館藏文物保管范疇,缺乏切實的保護措施,保存狀況堪憂。為全面摸清全省文物資源情況,加強文物資源保護、管理、利用,河南省以普查為契機,在18個省轄市市區和108個縣域全面推進零散石刻集中保管工作。為統一工作標准,河南省制定了《河南省田野零散石刻文物集中保管試點工作方案》和詳細的田野零散石刻集中保管規范,在工作范圍、原則、方法、安全措施以及集中保管的條件等方面形成嚴格的工作程序和規定。鞏義市、沁陽市、光山縣政府為集中保管的石刻專門籌建博物館或展示場所。目前全省已集中保管零散石刻碑刻1萬余件,有效地保障了文物資源的完整性。
三、以普查為動力,建立社會廣泛參與的文物保護整體格局
經調查,河南省共有529家國有單位收藏有文物,其中290家為文物系統外單位。為推動系統外各國有單位普查工作,河南省多次召開普查工作座談會和培訓會,及時掌握、解決各國有單位文物普查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為提高工作積極性,省財政根據文物藏品量對系統外單位予以一定的經費補助。文物收藏量較大的系統外單位普查工作總體進展順利,省圖書館已完31242片古籍雕版除塵清理、上架入櫃、統計等工作;省文史館收藏的17000張拓片登錄進程過半。河南農業大學受省文物局委托,牽頭承擔全省館藏自然類藏品標本的采集登錄工作,對6所高校進行業務指導,已采集登錄自然類藏品標本2萬余件,為摸清全省自然類藏品家底,推動普查進度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河南省通過調查、認定、登錄等普查工作環節,在全省建立起各部門、各系統積極參與的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格局,不斷深化普查已有成果,文物普查對全省文物工作的積極影響和全面推動作用已初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