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貴州肇興——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

貴州肇興——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

日期:2016/12/14 10:17:4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畫中耕

坐在家門口刺繡的少女

    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占地18萬平方米,居民800余戶,4000多人。肇興2004年被國務院審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和全國33家有影響力的媒體組織投票時,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
    侗寨
    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於山中盆地中的一處狹長地帶,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干欄式吊腳樓,鱗次栉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分為五大房族,分居五個自然片區,稱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今天的肇興侗寨,在歷經千年歷史長河的蕩滌後依舊保留著它特有原始的風貌。
    為了領略侗寨的恢宏,必須找到制高點。兩側山上均有,但最佳拍攝點在中學。
    中學坐落在不太高的小山頭上。在操場邊緣,我架起了相機,拍到了侗寨全景,其中的五大鼓樓清晰可辨。聽門衛師傅說,這裡拍出的全景照包含了百分之九十的民居,這裡又比其它拍攝點都好找、好走。怪不得我在門口值班室登記時,看到登記簿上來客一欄填的幾乎全部是攝影人。
    鼓樓
    肇興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其鼓樓群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譽為“鼓樓之鄉”。 鼓樓的建築吸取了漢族古代建築的精髓,又突破了塔樓的常規,下部呈方形或六邊形,瓦檐呈多角形,飛檐重閣,像一座寶塔,非常醒目。鼓樓是侗家人集會和娛樂的場所,也是侗寨的標志。鼓樓具有歷史悠久、造型美觀、結構獨特、用途多樣等特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和民族民俗文物價值。肇興侗寨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台五座。五座鼓樓對應於五團而分別取名,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
    五大鼓樓的平面均為六邊形。智寨、信寨、義寨鼓樓都是十一層,仁寨鼓樓七層,禮寨鼓樓十三層。頂部均為八角攢尖頂。頂端置葫蘆形塔剎。鼓樓內雕梁畫棟,多書有楹聯。
    那天不是節日,也沒有集會,鼓樓發揮的功能只是供人休息。只見鼓樓內的長凳上,坐滿了飛針走線的女子、侃侃而談的老妪和下山棋(棋子就地取材、棋盤隨手畫成)的老漢。智寨鼓樓裡兩個人下山棋,圍觀者有五六人。
    侗衣
    為了了解侗人的民俗和日常生活,我從西到東、從東到西往返許多趟。中間一條橫穿肇興的街道兼公路,是黎平、三江之間的必經之路,也是肇興的商業大街。而我來往較多的卻是與之平行的小河兩岸民居旁。這裡掛遍了侗布,到處可看到婦女在捶布。
    做侗族服裝的侗布,是用棉花紡成線後用土織布機手工制成。然後浸染成青色或深紫色,晾干後疊在一起,放在一塊光滑的石塊上用木槌反復捶打,把棉花裡面的油脂捶擊到布的表面,使之增加硬度和亮度。捶的時間越長,表面越亮,侗布也越貴。在一戶人家門外,我看那婦女捶布足足看了十分鐘。
    侗布在侗族老人們手裡做成一件一件的侗衣是很費功夫的,尤其是女孩子穿的侗裙。用手工疊成數十個細細的褶,在長時間的擠壓下定型後,成為短小的百褶侗裙。一件侗裙,從布料開始,差不多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制成。因此價格不菲。即使當地人買,也要數百元一套。
    太過復雜的工藝和太過消耗時間,使現在的侗家姑娘很少自己做侗衣,甚至很多女孩已經不會這門手藝了。她們平時喜歡穿城裡買的休閒服,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把母親做的侗衣穿在身上。當下,那些既便宜又輕柔的仿侗衣,正在占領年輕人的衣櫃。有人擔心:這樣下去,侗布工藝是否會失傳?
    侗人
    當這裡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後,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寨子裡人們觀念也隨之發生著變化。旅游者不僅帶走了這裡的寧靜,也帶來了外面的花哨。我離開小河兩岸,在街上溜達時,仿佛回到了家鄉的集鎮。肉攤、菜攤、魚攤,應有盡有。超市、旅行社也看到好幾家。當然,最多的還是旅店和飯店。靠近街面的侗人,都在自己家的一樓開了商鋪或飯館;很多人擁有了自己的家庭旅館。我下榻的“吳家可歸”旅館,兩人標准間雖然面積很小,卻也“五髒俱全”,且只有50元一間。對於遍地開花的小旅館來說,能攬到生意也很開心,因為街上不乏全新的中檔賓館。據說好多原來在外打工的青年,這幾年紛紛回家經商發展。
    一天多的經歷,我已深切感受到侗人對變化的期盼。但如果真有一天,這裡的鋼筋水泥超過了杉木青瓦,大廈高過了鼓樓,流行歌曲淹沒了侗族大歌,侗布不見了蹤影,這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還會存在嗎?人們還會路遠迢迢趨之若鹜嗎?但願我這是杞人憂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