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徽州磚雕藝術文化

徽州磚雕藝術文化

日期:2016/12/15 1:22:2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徽州磚雕是徽派古建築裝飾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遍及城鄉。至今還保存在明、清時的古建築祠堂、大廳、寺廟、書院和民居中。磚雕廣泛地應用在門樓、門罩、八字牆、隱壁、镂窗、屋檐、屋頂、屋翎及旌表牌坊、神位龛座等,使建築物典雅、莊重、富有立體效果。“門罩迷藻悅,照壁變雕牆。”是徽州磚雕應用的真實寫照。


       徽州磚雕裝飾重點是門樓、門罩;作為古民居出入口標志的門樓、門罩、造型多樣。祠堂、書院、寺廟和窗戶宅第裝飾的門樓、八字牆:有垂花門樓,字匾門樓,四柱牌樓等數種。有一間三樓,也有四柱三間五樓,還有的用石塊和水磨磚混合建成,下部還有鼓石,式樣和牌坊很相似。門罩裝飾起初比較簡單,但到清初就有較多裝飾比較華麗的門罩。徽州民宅上門樓、門罩,即是在大門外框上方,用水磨青磚砌成的向外凸出的線腳裝飾,頂上附以瓦檐。除了具有一種裝飾美外,其實用功能,則是擋住牆面上方流下的雨水,避免門上方牆體受潮濕,使石灰剝落出現不美的斑痕。把門樓砌成牌坊樓式的是祠堂、寺廟、民居中大多是閥閱富室之法:如歙縣城關有一家四柱三間五樓牌坊式的門樓,中間高,兩邊對稱略底一點,檐口上方復瓦,四角上跷,並飾有磚雕鳌魚吻。其鳌魚吻長須是镌刻的彎曲向上揚,既美觀又兼作避雷之用。門樓西上凸起部分,高出牆體的尺半許,而後再從檐口向內用青磚遞減起線三道,下面飾雕花邊,以此下延再遞減,安裝額枋、方框、元寶、橫枋、匾額等,直至和牆面平並臨近大門坊上尺許。上面每層均有磚雕圖案,其中最精采部位,即是兩三層額枋,尤其是通景額枋,還有四至十二只元寶,三間均有對稱的方框,還有雀替,懸柱頭、榫飾、屋脊屋翎飾,均為門樓磚雕之重點。歙縣大阜潘氏宗祠,門廳為五鳳樓式,氣勢壯觀,門廳兩側的八字牆上裝飾有大面積精美細膩的磚雕,描以額枋和方框,元寶雕刻更為精采刻著江南風光、樓台亭閣、水榭、飛禽走獸。運用高淺雕、透雕、半圓雕手法、高低起伏有度,別具一格的韻味,猶如一幅幅水墨畫,清新淡雅。

       額枋尤其是額枋通景圖,是微州磚雕門樓門罩中最精采的部位,一條額枋通景就像一副手卷式的人物山水畫,長約五至七尺、高不過尺許,通常需要五至七塊水磨青磚拼成,畫面一般均以人物為主,有騎馬、坐轎、打仗、比武或兒童游戲場面,還有樹或叢林、樓台亭閣小橋流水、地面有花草等場景。在統一的一個平面上,向裡深雕六七個層次,運用淺,高浮雕,透雕、半圓雕和镂空雕的方法,在厚不超過寸半的青磚上,使人物活動和主要建築物突起,使其有距離感,層次感。在光線下襯出陰影,確具雕塑之美。如歙縣鄉村一戶門樓上《關雲長夜讀春秋》、現藏安徽博物館的《百子圖》均為額枋通景圖,是徽州磚雕中之上乘。

      方框與元寶,也是門樓,門罩一組中兩個配件,均是一塊整磚雕刻的。通常一付門罩上有兩個、四個、八個為一套、每個都是一幅獨立畫面,和額枋一樣,以人物為主,亦有動物和花鳥題材的,它在門罩位置上亦很重要。但構圖和畫面表現手法要比額枋單純得多。

      雀替、榫飾、縣柱頭飾也是門樓門罩上的配件,其造型視門罩需要而定,一般也是用整磚制作而成;雕刻內容以動物,龍、獅、麒麟、鳳凰、仙鶴、牛、馬、羊和花鳥為主。

      花邊圖案在門罩中,運用比較多,雖處於陪襯,門罩上無它不活,在搭配中可增加整個門罩的層次,通常浮雕較多,也有不少使用镂空雕的花邊組成二方連續,配備在檐口下方或附在額枋通景圖四周,增加層次,也很別致。

      窗罩與镂窗,窗罩大體上和門罩相同,安裝在窗戶上方,且規模要略小一點,精美的窗罩也沒額枋,方框等均用高浮雕,還配有花邊飾和角緣紋樣圖案。镂窗是指窗子本身造型,碩大一個窗子,用薄磚式瓦片砌成圖案,有人字、六角、八方、萬字、條環、波紋、梅花、海棠、水烈紋等。還有用透雕手法塑造形象,題材多取吉祥的動植物。磚雕花窗不僅可以透露窗院外景色,本身也有裝飾性,逗人喜愛。徽州磚雕镂窗的功能,是景洞與花窗構成隔而不斷閉而不塞的空間效果。運用造園藝術中穿插、滲透、曲折變化和“借景”的手法,達到豐富景觀層次,觀賞室內景色,形成內外渾然一體的景觀效果。如黟縣西遞這類磚雕或用磚砌成的镂窗就很多。

      照壁,徽州民居罩壁大至有兩種,在大門外對面和室內天井對面,門樓內。照壁上磚雕裝飾,牆上方沿口有花邊二方連續一條,中心有圓形或長方形的獨幅磚雕畫面,內容大多都是吉祥的花烏,靈獸,戲劇人物以及民間傳統題材如鹿鶴同春,五蝠 ( 福 ) 捧桃 ( 壽 ) ,富貴牡丹等,也有雕福壽字的。

      另外屋脊上裝有正吻、喻脊獸、角戗飾,套獸等,是為了鎮四方風霜刀劍自然靈害襲擊。為屋宇安全,寄托於神靈保佑。

       徽州磚雕圖案內容很廣泛,人物、山水、花烏、走獸,八寶博古,幾何形體,文字等方面,可謂無所不包。

       以人物為主的題材:名人轶事、文學故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民俗風情,民問傳說和其它社會生活等題材,既有描繪帝王將相,貴族生活,文人墨客的風雅畫面,商賈遠行的旅途生涯,學生們伏案攻讀;又有砍柴的樵夫,待耕的農夫,牛背上的牧童,紡車前的村姑和飼養家禽家畜,推車,擔水、撐船的等山區勞動人民形象;也有兒童游戲、游藝表演、耍燈、舞龍舞獅民間活動;歡慶場面,表演戲曲上吉祥的、打仗、比武的比較多,而這些題材,吸收了徽曲徽調、徽派版畫傳統體材內容,有些磚雕在構思、構圖以至在傳統技法上,均能在上屬徽字姐妹藝術中找到痕跡和共同語言。徽州磚雕額枋、方框、元寶等雕有人物故事的,有情節,人物亦有個性。如三國志《關雲長疸讀春秋》,水浒《武松打虎》、紅樓夢《大觀園惜春作畫》,西游記《比丘國救嬰兒》。戲劇題材,《郭子儀拜壽》、《劉備招親》、《古城會》,神話傳說《和合二仙》、《八仙過海》、《蟠桃宴會》,民間故事與民俗方面《彩衣娛親》、《牛角掛書》、《百惡堂》、《百子圖》、《太白醉酒》、《五谷豐登》,還有耕讀漁樵,壽福壽、麒麟送子等。

       以動物,花卉、蟲魚為題材的磚雕,象征吉祥物的圖樣在門樓、門罩雀替、角緣部位較多:如龍、鳳、獅、虎、麒麟、仙鶴及牛、馬、羊、鹿、猴、鳌魚、犬、兔雁、魚。在門罩上方框、元寶中表現“雙獅搶繡球”、“二龍戲珠”、“龍鳳呈祥”、“麒麟送子”、“鹿鶴同春”“丹鳳朝陽”、五蝠 ( 福 ) 捧桃 ( 壽 ) 、“封 ( 蜂 ) 候 ( 猴 ) 將相 ( 象 ) 等品類繁多,應有盡有。黟縣磚雕有一幅鳳凰梧桐圖,在一個亭院裡,梧桐樹下,太湖石旁,一對鳳凰轉頭相對親情,背景是亭榭書房前,明月當空,給人以恬靜、優雅之感,構圖布局有中國畫傳統手法,畫面手法,有變化,.有節奏,簡直就是一幅優美的花烏畫。純花卉的圖樣更是豐富多彩,除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四君子”外牡丹、荷花、石榴、葡萄、枇杷、荔枝、柑橘、白果、棗子、花生、蔬果等等,都是層出不窮的雕刻對象。這些形象大都用折技、散花、叢花、錦地疊花、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手法,表現寓意喜慶,幸福和人們美好願望,這種寓意的吉祥圖案,在徽州磚雕中相當盛行,達到了“圖面有意、意在吉祥”的境界。

       還有八寶、博古、幾何形體、文字形、靜物畫似的擺設,在磚雕圖案中也占有一定位置,鐘鼎古彝,琴棋書畫被組織在花草迥紋環繞的或底襯的飾地中,琳琅滿目,妙趣橫生。

       特制的青灰磚與徽州磚雕制作過程,一直是受到人們關注的:制作磚雕的原料是水磨青磚,它與砌築牆體普通粘土磚有所不同,是特制的。據考:經過精選無砂碛的泥土,注入泥池,和清水攪拌成泥稀漿糊狀,稍後待泥渣子沉澱,上面泥漿糊放入到另一個較低點泥池過濾。再經過沉澱後,排掉上面的清水,等一兩天,使其略干一點,用鐵鍬像切豆腐一樣把上面的泥巴搬到制作池中,檢查有無砂粒後,再等稍干一點,即用牛把它踩成千斤泥,反反復復直到踩成泥筋,如同揉面粉成面筋,把泥巴揉熟了。才可做成磚坯,待磚坯晾干後,方可入窯燒制。燒窯要掌握火候。成功後封窯時,用水浸澆,磚色以青灰為最佳,太清或色過深質地便硬,出窯成磚抗烈度一般為 150 度至 180 度較理想,不能太脆太嫩,太脆刀刻易進,太嫩入刀易碎,軟硬適度方合格。成磚型後,使用前,把青灰磚放在水中光滑石上細磨,制成平整如鏡的水磨磚。這種磚質地細膩純淨,沒有砂或含粗粒的雜質,否則會影響磚雕精細刻畫。磚雕刻第一道工序是“打坯”既創作的選題立意、構思到構圖過程。一般是由富有經驗的老藝人主刀,鑿出畫面的輪廓,鑿出物象的深淺,確定畫面近中遠景的層次,位置,要求藝人須熟知傳統題材和情節,畫面安排方法,又能隨機應變,設計新穎畫面,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第二道工序“出細”,即是精雕細刻,把打坯階段完成的輪廓再作具體刻劃,使人物,樓台、樹木、花果,一一突出來,通常這道工序是由助手來完成的。最後是修飾,粘補,排拼和做榫。修整是統觀全局,掌握整體,強調重點細部精雕,粘補斷裂或局部改動,補合。做榫是為了安裝作裝備。


       徽州磚雕當然是在燒成磚坯,水磨光後,再精雕細琢而成。如額枋、方框、元寶、雀替、角緣紋樣等主要部件,這是毫無疑問的。徽州磚雕的實際運用范圍正日益擴大,除古民居,古園林和一切古建築修復或仿古建築需要外,現代建築裝配磚雕藝術也大放異彩。 

       徽州磚雕經歷了漫長的演變發展,在這塊歷史悠久,文化面爛,民風純樸,文化遺存多,文化土層厚的環境裡熏陶、孕育、成長、其特點必將會注入徽州的烙印。明代早期的磚雕,承襲了秦漢遺風,簡單粗犷,用線平刻較多,人物形象少有變化,畫面較單純。後來逐步發展為用線簡練,挺拔、粗放剛勁,稚拙而樸素,以浮雕和淺圓雕為主,借助線刻造型,構圖缺乏透視變化,強調對稱,富有裝飾趣味。到了清代,西域藏傳佛教藝術中缜密、嚴謹表現形式,漸漸傳到東部,影響徽州,加上徽商競相奢侈的心態,反映到建築裝飾雕刻,相互攀比,以雕工雕刻畫面用工時多寡定質量高低,一改明代古拙,質樸風格,而趨向缜密,繁復、細致華麗的結構,形成了清代徽州磚雕藝術風格。當你置身於徽州山鄉,將見到一村村,一家家大門的上方,門樓、镂窗、照壁、屋脊上,那滿目琳琅,剔透玲珑的磚雕藝術,猶如跨進浩翰的雕塑藝術之宮,你會贊佩徽州古代雕刻匠師們精湛技藝和創造才能,驚呼:真乃舉天機而得心術之變,巧奪天工之美!

北京永樂仿古建築材料廠,有山、柱透風、荷葉墩、廊心花、博縫頭、戗檐、影壁芯、百福圖、百壽圖、梅花、蘭花、竹子、菊花、麒麟、龍、透窗等磚雕;聯系電話:400-622-6085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