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溥仁寺古建築寺廟建築融合了漢 藏建築藝術的精華 堪稱清代宮廷建

溥仁寺古建築寺廟建築融合了漢 藏建築藝術的精華 堪稱清代宮廷建

日期:2016/12/15 1:30:4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溥善寺又稱前寺,位於承德市街東的武烈河東岸。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諸蒙古王公為慶賀康熙帝60壽辰,上書“奏請”在承德避暑山莊外,圍建一寺院作慶壽盛會之所。康熙帝欣然“恩准”,遂建造了溥仁、溥善二寺。

    慈雲普陰殿,琉璃瓦單檐歇山頂,描金彩繪,雕梁畫棟,光彩奪目。殿內供過去佛迦葉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釋迦佛兩側為其兩大弟子迦葉和阿難。東西壇上供姿態各異的十八羅漢。天花板上有密宗六字真言。寶相長新殿,單檐硬山布瓦頂,檐柱描金彩繪。內供9尊無量壽佛。

    溥仁寺、溥善寺位避暑山莊東,武烈河東岸。溥仁寺在前,占地3.4公溥仁寺(5張)頃,俗稱前寺;溥善寺在後,占地1.1公頃,俗稱後寺。溥仁、溥善是外八廟中康熙年間建造的兩座寺廟。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取得了平息厄魯特蒙古准葛爾部民族分裂分子噶爾丹的判亂勝利。

    溥仁寺按標准的漢式迦藍七堂規制建造,山門面闊三楹,進深兩間,兩側設腰門。進山門東西兩側立幢桿各一,幢桿北擺鐘、鼓樓。山門正北為天王殿,面闊三楹,進深兩間,兩側設腰牆。腰門與後部相隔,形成一進院落。二進院落正北為正殿名大雄寶殿,門額“慈雲普蔭”,面闊七楹,進深五間,周圍廊,前後檐明次間設隔扇門,前據稍間設檻窗,後檐稍間封實牆。

    過慈雲普蔭為三進院落,主殿名寶相長新,面闊九楹,進深三間。中三間設廊,每間裝隔扇,其余設檻窗,檐下施三踩單昂斗拱,布瓦硬山屋頂。殿內供9尊無量壽佛,表九九萬壽。井口天花為六字真言圖案。主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五間,均由廊庑與後殿相連,形成三面封閉的院落。三進院落之後有大塊平地,廣植松、榆,今無存。

    隨著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及周圍琉璃瓦寺廟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推進,避暑山莊外八廟中最早修建的一座寺院——溥仁寺古建築保護修繕工程順利完成了施工招標、材料采購、現場測量等准備工作,目前修繕工程也已開工。

    受自然、人為因素影響,清朝末年溥仁寺古建築遭到了嚴重破壞,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多次撥款對溥仁寺進行修繕。近年來,由於風雨侵蝕,寺廟古建築又出現了多處殘壞,如主要建築台基酥鹼開裂、椽望糟朽,圍牆嚴重空鼓、傾斜,院落排水口堵塞,排水不暢,嚴重威脅著文物古建築的安全。

    為保護文物古建築,承德市文物局將溥仁寺保護修繕列入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啟動實施了溥仁寺古建築保護修繕工程。工程將在寺廟外側建立1處排水系統,對圍牆東、西兩側淤土進行清淤,疏通、補配排水孔,徹底解決院落積水、古建築凍脹、酥裂等隱患。

    外八廟是承德避暑山莊東北部八座藏傳佛教寺廟的總稱,先後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間陸續建成。當時,北京和承德一共有40座直屬理藩院的廟宇,京城32座,承德8座,因承德地處北京和長城以外,故稱外八廟。

    工程將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干預”的原則,使用原材料、原工藝進行修繕,恢復琉璃瓦寺廟歷史原貌,再現溥仁寺昔日的輝煌。願盡快修繕完畢,供游人參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