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祠風光今仍在空留玉台思悠悠

古祠風光今仍在空留玉台思悠悠

日期:2016/12/14 21:38:3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人民公園內的胡公祠

彭公祠5座涼亭 二七區文化旅游局供稿     從人民公園南門進入,站在一株蒼老遒勁的百年老槐樹下,望著樹後一座綠瓦紅垣、飛檐斗拱的民國建築,仿佛看到了“車辚辚,馬蕭蕭”的北伐戰爭風雲,看到一名恤民革新、英年早逝的將軍。     人民公園對於鄭州人來說並不陌生,可是你真的了解它嗎?你知道院內兩座古祠的前世今生嗎?你知道“銘功路”命名的由來嗎?     胡公祠     飛檐斗拱寶貴的文化遺產     從人民公園南門進入,迎面植大國槐一株,中間甬道直通正殿。道兩旁樹為銀杏,順甬道前行,在2米多高的漢白玉台階上,建有宮殿式大殿五楹,綠瓦紅垣,飛檐斗拱,木刻工藝,雕梁畫棟,彩繪絢麗。     殿前楹門閣扇,全為精工細雕,各種花鳥圖案設計新穎,大殿四角懸以銅鈴,微風鼓動,叮咚作響。殿前正門上懸掛匾額一塊,上書“碩響常烈”四個大字。     這座大殿就是胡公祠,無論是外觀造型還是內部結構都具有典型的清式木結構建築風格,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胡公祠(胡笠僧祠堂)位於鄭州人民公園院內南部,建祠前為農耕地和亂墳崗,胡公祠後邊為河灘蓄水池地帶,建園後挖成人工湖,使胡公祠的一片荒涼景象變為湖光山色。     叱咤風雲英年早逝的河南將軍     據二七區文化旅游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胡公又名景翼,陝西富平人,民國10年左右為上將,任河南督軍,民國13年(1924年)去世。胡生前為陣亡將士在鄭州西郊作瘗地而葬之,後又在西太康路覓地建祠,規模很小,鄭州人亦稱為胡公祠。     胡去世後8年後,由馮玉祥、張群、張繼、高桂滋、劉峙、於右任等力主建祠。民國25年(1936年)9月胡公祠落成,占地23畝,大門為廟宇式建築,門房三間,兩側為迎牆,外有小廣場。     上款為“笠僧先生冥鑒”,下款為“鹿仲鱗題”,楹柱上镌刻對聯一副。殿正中建有暖閣一座,周圍屏門,均為木雕花卉圖案。     其中供奉胡公笠僧及其陣亡將士牌位。室內為水磨石彩色圖案地坪,殿外月台四角環繞漢白玉圓柱和漢白玉獅頭石柱,大殿四周均有台階,上下方便,殿堂建築,十分壯觀。     “將軍浩氣貫天日,繼起何人振家邦。”愛國將領續范亭路過鄭州時特作詩憑吊胡公。

分頁:[] []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