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旅游熱下的文物景點限流

旅游熱下的文物景點限流

日期:2016/12/14 11:50:3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8.2萬人次同一天游覽故宮;長800多米、寬不到10米的南鑼鼓巷街一天接納游客10萬余人;7.1萬人在同一天爬八達嶺長城……     眾所周知,景區一旦超載,其後果更可怕,擁擠的人流會損壞古建築、文物,萬人踩踏會造成土地板結、古樹名木死亡,甚至造成踩踏事件……     近年來,故宮每年接待觀眾數量都在千萬人次以上,單日觀眾最大接待量18.2萬人次,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多地文物景點采取措施     “如果不限流,參觀人數一定會突破2014年的1525萬人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說。2015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全年參觀總人數為1506萬人次,也正是同年6月,故宮博物院開始試行每日限流8萬人次。     歷史之“最”的客流量,也使故宮的承載能力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更令故宮在文物保護、古建維護、游客安全等方面承受巨大壓力。故宮究竟能承載多少游客?數據顯示:故宮最佳、最大和極限日接待量分別是3萬、6萬和8萬人。     “如果以1500萬觀眾的接待量計算,全年日均接待4.6萬人次。但單日觀眾人數最高突破了18.2萬人次,最低時不足萬人,差了10多倍。”單霁翔表示,采取適當的分流限流措施勢在必行,否則將無法控制龐大的觀眾流。     2016年春節前夕,2月1日故宮博物院公布春節期間開放安排,除夕下午和大年初一上午將各閉館半天,其他時間正常開放。     並且在端門安檢通道處設置“團隊入口”“預約票入口”指示牌,增開預約票專門通道,優先放行采取預約方式購票的觀眾。實行每天限流8萬人次,可通過網絡、電話進行預約購票。     為了保障觀眾和文物的雙重安全並讓每年上千萬觀眾能夠獲得舒適而美好的參觀體驗,故宮博物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單向參觀、擴大開放、增設展覽,有效疏導觀眾流;增加售票窗口、推廣網絡預約售票,減少排隊擁堵現象;啟動觀眾流量監測系統建設,實時掌控流量分布精確疏導等。     值得慶幸的是,除了故宮外,目前國內很多文物旅游景區已經實施限流方式。2003年,西藏布達拉宮率先限流,每日接待850人;2005年敦煌莫高窟限流,每日接待2000人……     除簡單的限流外,很多景點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調節游客人數,以保護寶貴的文物。比如敦煌研究院2014年8月建成數字展示中心,參觀由數字展示中心和莫高窟兩部分組成。     並且多個景區結合了“互聯網+”,充分利用網絡及大數據合理調控客流:2014年,西藏布達拉宮實行了網上購票;2014年9月,運行35年的莫高窟售票處停止售票,嚴格執行預約制;2015年9月20日起,北京故宮面向有資質的合法旅行社及散客試運行網上預售門票……     文物保護需要重視     雖然游客對名勝古跡的熱情無法阻擋,但在發展旅游的同時要有對文物的保護意識需要重視,這一點已經得到相關國際規定和國內文件的認可。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旅游等開發建設活動中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2012〕63號)規定:旅游、文物等部門要把依法保護文物、確保文物安全列入旅游景區質量標准管理體系。要定期對利用古遺址、古建築、石窟寺等易受損害的文物資源開展旅游等開發情況進行安全評估,對可能造成文物資源破壞的要及時采取保護措施,確保文物安全。同時強調文物旅游景區經營性收入要優先用於文物保護。     事實上,通過限流、限時等方式保護文物,在其他國家的類似景區早有先例。     埃及的國王谷吐特阿蒙法老墓中有精美壁畫,需要恆溫恆濕的精心保護,該法老墓限制開放時間和參觀人數,每天100人次;意大利要求登比薩斜塔的游客必須分小組、分時段,每批只安排15人,在塔上停留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法國盧浮宮等也都采取了限量發售門票的方式,限制參觀人數……     媒體報道稱,相比之下國內很多文物旅游景區出於種種考慮還未堅決采取長效措施控制參觀人數,只是在游客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通過多種形式的安全提醒和提高管理、安保人員數量等臨時性措施進行應對。     限流是有效的保護手段     2014年國慶首日,西湖斷橋徹底“淪陷”在游人的身影中;鳳凰古城旅游火爆,城內大街小巷游客摩肩接踵。同年10月2日,故宮游客數量達到14.4萬余人;10月3日,八達嶺長城游客爆表,接待游客8.75萬人;莫高窟游客數量更是突破了2萬大關。     媒體報道時還使用了“淪陷”“火爆”“爆表”等搶眼的形容,使“人患”感受更為直接。只見人群不見景,不但令千裡迢迢來看景、欣賞文物的游人旅游體驗打了折扣,更令景區的文物承受著不能承受之重。     有評論認為,文化旅游火熱的背後隱藏著諸多隱患:景區文物遭受塗抹、踩踏和損害;故宮的一些路面、台階因游客太多而已磨損,甚至出現地磚坑窪開裂的狀況;莫高窟洞窟內因大量游客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參觀,呼出的二氧化碳使壁畫產生酥鹼、顏料變色;拍照時用的閃光燈會對木質建築物、壁畫、絲綢制品等高分子結構的文物造成損害。     專家稱,實施景區限流,在短期內或特定節點,必然會影響景區收入。但從綜合來看,限流是針對文物景點有效的保護手段之一,可以提升景區觀光體驗,促進景區經濟良性發展。     景區限流有效保護景區各類旅游資源和設備設施,有利於景區的合理運營管理。文物專家稱,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一經損壞,其後果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無獨有偶,旅游專家也表示了相同的觀點,文物旅游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性資源,文物利用和保護之間的關系成為旅游開發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旅游業在目前更多的是給文物保護造成負面影響。空氣污濁、噪音污染、生活垃圾污染、游客的踩踏與觸摸,小攤販的圍攻等等,不僅破壞了文物旅游資源的周邊環境,甚至使這些寶貴的不可再生性資源遭受滅頂之災。 (來源:法治周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