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禹墟發現罕見白土陶鬶
日期:2016/12/14 21:44: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11月12日上午,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禹會村遺址考古隊向記者展示了最新發現:一尊高約30厘米的白土陶鬶。據考古隊負責人王吉懷研究員介紹,白土陶鬶在整個龍山文化時期極其罕見,是當時最高級的禮器,白土陶鬶的出土是禹墟今年第三次考古發掘以來的一項重大發現,證明禹墟曾經發生的聚集祭祀活動級別之高、規模之盛、領袖號召力之強。99古建網'H"nt'G~
99古建網R}X8I2e;DR這尊白土陶鬶腹徑約14厘米,侈口鼓腹,長頸低裆,三足中空,整體勻稱。頸部上粗下細,有4道凸起紋飾的帶狀把手自頸至腹。敞口流部近錐形,流尖上翹。王吉懷介紹,鬶是龍山時期的典型陶器,最初用途是炊煮器,後來多用作酒器。這尊鬶的底部有煙熏火燎的痕跡,與2008年第二次發掘發現的帶燎跡的紅色夾砂陶鬶跡象一致。考慮到埋藏它們的器物坑緊鄰夯土祭祀台,器物坑內的這些陶器為祭祀禮器的用途已無可置疑。99古建網2u hea|D @D;O
-bRu ]MU0 白鬶的材質是類似於“高嶺土”的白色陶土,只有少數地區分布。白土陶器燒制火候較高,質地比夾砂陶、灰陶等更堅硬,吸水性弱,更適宜使用,掛上釉就是瓷器。在4000年前的龍山時期,白陶比較罕見,也愈顯珍貴。令大家疑惑的是:這種陶土的產地最近也在100多公裡以外,由於禹墟尚未發現燒制陶器的窯址,這尊陶鬶很可能是從外地攜來。這麼高檔的禮器輾轉來到禹墟,是何人、為何事,攜它而來?
Gh [~c A'}5C%LT0 99古建網'Nt+u*I4q-|g#~王吉懷說,不僅如此,在器物坑中發現的多種陶器,造型各異,分別具備方圓近千公裡內的各地區龍山文化的典型特征,北到河南、山東,南到蘇南、上海,使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長江下游的龍山文化形成關聯。《左傳》雲:“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禹墟的考古年代正是夏代前期,傳說中華夏族群與東夷族群相交流融合的時代。且不說禹墟所在的淮河兩岸對於古代文明起源和匯聚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至少可以證明,塗山一帶當時曾匯集了廣大地區的眾多文化類型,而各地有代表性的陶器匯於禹墟一坑,又向我們暗示什麼?是誰在號令天下、會於塗山?99古建網P;Wu1q,b:fW)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