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十一游南诏古都巍山:賞古建 嘗美食 游名山 觀民風

十一游南诏古都巍山:賞古建 嘗美食 游名山 觀民風

日期:2016/12/14 11:19: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雲南網訊 (記者 楊之輝)追尋南诏國顯赫的歷史身影、觀賞明清古建群落及道教廟宇的傳統古樸魅力,體驗獨特的少數民族習俗,嘗到多達近百種的地方小吃,采購取材自然工藝傳統的扎染、置身田園風光的清新自然......十一出行,巍山一定不容錯過!

明清古建成片 暗藏風水玄機

進入巍山古城,城方如印,棋盤式格局,22條街12條巷交錯其中,秀雅的鐘鼓樓屹立在古城的中軸街道上,城內隨處可見的楹聯、匾額、祠堂、文廟、格柵門、城樓、壁畫等無一不在訴說巍山的古老。

歷經滄桑的青瓦和紅土牆在高原的藍天下流溢出歲月永恆的氣息。沿街屋檐下刻有風水象形字樣的瓦當隱隱透露出這座古城在建設過程中對風水的考究。在堪輿愛好者看來,研究巍山古建築中的風水玄機是一大樂趣所在。

巍山古城像一個倒置的盤子,圓盤的正中央就是這個院落所在的這塊地方;這座古院落兩邊廂房的滴水檐設計西高東低,這和巍山的山勢和河流走向息息相關,巍山境內的陽瓜江自東向西流,滴水檐西高東低可以將水收住,水即財,院落這樣的設計意為將財氣聚收納!”風水師羅增廣這樣理解巍山古建中的風水布局,聽其講解巍山古城風水格局也是逛古城的一大樂事。

百種小吃滿街 街頭吃到街尾

曾位於茶馬古道交通要沖的巍山,自唐代以來商賈雲集,本地也有許多從事馬幫運輸的鄉民,南來北往中形成了多元荟萃的飲食文化。在巍山街頭有著酸、辣、甜、鹹、淡等各式口味的小吃,總有一款是你喜歡的。

扒肉餌絲、涼卷粉、蜜餞、鹹菜、米涼蝦、一根面、餌塊、青豆米糕、南诏養生宴、涮餌絲、涮菜、棠梨花粑粑......在巍山古城有著近百種小吃,每道小吃看似極其家常,卻都極不尋常。巍山小吃最大的特色是取材天然、純手工制作,講究色香味俱全,做法講究,樣式極其精致。巍山人制作小吃從不為了售賣圖利跨過任何一道工序。即使巍山如今“小吃天堂”的名聲在外,吸引了眾多的吃貨前來,但巍山人還是遵循古輩的做法,沒有大規模的生產,全憑雙手能做多少做多少。小吃中承載的可貴固執與淡然,可能也是當地小吃極其美味的原因之一吧!

游道教名山 賞奇花尋奇人

如果說巍山古城是這座城生動的生活氣息所在,那麼城郊的道教名山巍寶山便是這座城神秘的靈氣所在。山中古建道觀依山分布,古木參天,茵茵花草與古建道觀相映成趣,自然流溢中國傳統古典意境的美感。

距離縣城僅20多分鐘車程的巍寶山,據史書記載,在漢代就有孟優(孟獲之兄)導師在山中傳教,明清時期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的道人移住巍寶山,先後在山中修建了20多座道觀殿宇。這些殿宇保留至今,是極為少見的明清道觀殿宇建築群。在巍寶山靈官殿內長有一株明代人工栽培的桂葉銀紅雲南古山茶,有近20米高,被國內外園藝界專家一致公認為世界第一高山茶。幾百年過去,這株山茶每年春天開花,花大如碗,紅如胭霞,呈現“山茶流紅”的絕美景致。

賞完奇花,去尋奇人。山中靈官殿住有一位女道長,平日喜畫院中牡丹,人稱牡丹仙子。殿宇內展有其逾百幅畫作,生動展現山中牡丹的各色之姿。拾級而下,悠悠箫聲從一座名為長春洞的道觀中傳來,此殿道長閒時吹箫,練太極,也會與游人一品山中花草茶,為客人講解山中歲月、道觀歷史。自然、歷史之中,收獲別樣旅行體悟。

古道名邨東蓮花 生態宜居和諧村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東蓮花位於巍山縣永建鎮西2公裡,以其別具一格的古村風貌、古建民居、回族文化、馬幫文化吸引了眾多的專家學者矚目,受到越來越多目光的聚焦。其生態宜居的村落、旖旎的田園風光,荷香稻浪,流水潺潺,好似一首清新的田園詩;其濃郁的回族文化、馬幫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又如一幅潑墨山水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構成了東蓮花深厚隽永的魅力。

走進東蓮花,濃郁的回族風情撲面而來。始建於清朝初年的東蓮花清真寺是傳播回族文化的中心。經過多次擴建,在民國十三年臘月竣工的東蓮花清真寺禮拜堂、宣禮樓建築風格獨特,成為歷史文化名村當中一道最為莊嚴肅穆和最有看頭的風景線。

    東蓮花村馬幫文化底蘊深厚,多元文化和諧共融。明清古建築眾多、集中且保存完好。主體建築群占地5.5公頃。村內角樓林立,“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閣樓”、“一門進兩院”等建築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尤以1941年建成的融漢文化、農耕文化、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馬家大院最具代表性。

東蓮花村民善於烹調傳統清真菜肴點心,村民制作的油香、樹皮、馓子、牛干巴、乳扇、清真糕點等傳統清真食品風味獨特,美味可口。特別是東蓮花清真待客傳統菜 “老六碗”,是清真美食的代表作,尤其受到各族群眾喜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