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五大類新型牆材特征及發展趨勢
日期:2016/12/15 1:21:0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目前在社會上出現的新型牆體材料有活性炭牆體、加氣混凝土砌塊、陶粒砌塊、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塊、纖維石膏板、新型隔牆板等。這些新型牆體材料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爐渣、竹炭等主要原料。
新型牆體材料具有質輕、隔熱、隔音、保溫、無甲醛、無苯、無任污染等特點。部分新型復合節能牆體材料集防火、防水、防潮、隔音、隔熱、保溫等功能於一體,裝配簡單快捷,使牆體變薄,具有更大的使用空間。
各國牆體材料發展情況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五大類:
1、混凝土砌塊
在美國和日本,建築砌塊已成為牆體材料的主要產品,分別占牆體材料總量的34%和33%,歐州國家中,混凝土砌塊的用量占牆體材料的比例約在10%-30%之間。各種規格、品種顏色配套齊全,並制定了完善的混凝土砌塊產品標准、應用標准和施工規范等。
2、紙面石膏板
美國是紙面石膏板最大生產國,目前年產量已超過20億平方米,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以後形成大規模生產,目前年產量為6億平方米,僅次於美國,其他石膏板生產量較大的國家有加拿大、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在石膏原料方面,近年來,用工業廢石膏生產石膏板和石膏砌塊發展迅速。
3、灰砂磚
產品種類很多,從小型磚到大型砌塊,每個生產企業產品規格可達十幾種。灰砂磚以空心制品為主,實心磚產量很小。磚的顏色有本色和彩色,能適合各種建築的不同需要。灰砂砌塊均為凹槽連接,具有很好的結構穩定性。除了用於外牆和內隔牆承重與非承重的灰砂磚及砌塊外,還有灰砂地面磚、屋面磚、飾面磚和各種異型磚(如U型 磚、園形磚、承口磚和氣孔磚)。此外,還有輕質灰砂磚和灰砂板等。德國是灰砂磚生產和使用量較大的國家,灰砂磚產量較大的國家還有俄羅斯、波蘭和其他東歐國家。
4、加氣混凝土
俄羅斯是加氣混凝土生產和用量最大的國家,其次是德國、日本和一些東歐國家。在原料方面,加大了對粉煤灰、爐渣、工業廢石膏、廢石英砂和高效發泡劑的利用。通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高強水泥,提高了加氣混凝土的強度,降低了密度,進一步向輕質、高強、多功能方向發展。法國、瑞典和芬蘭已將密度小於300Kg/m3的產品投入市場,產品具有較低的吸水率和良好的保溫性能。
5、復合輕質板
輕質復合牆板是目前世界各國大力發展的一種牆體材料,它是集承重、防火、防潮、隔音、保溫、隔熱於一體的新型牆體材料。各種輕質復合板得到廣泛發展,並在內外牆中應用。
新型牆體材料的發展對建築技術產生巨大的影響,並可能改變建築物的形態或結構。新型牆體材料包括新出現的原料和制品,也包括原有材料的新制品。新型牆體材料具有輕質、高強度、保溫、節能、節土、裝飾等優良特性。采用新型牆體材料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還可以使建築物內外更具現代氣息,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有的新型牆體材料可以顯著減輕建築物自重,為推廣輕型建築結構創造了條件,推動了建築施工技術現代化,大大加快了建房速度。
使用新型牆體材料,可以有效減少環境污染,節省大量的生產成本,增加房屋使用面積,減輕建築自身重量,有利於抗震等系一列優點,其中相當一大部分品種屬於綠色建材。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在建築玻璃領域中,不能只有平板玻璃,還應該有建築型材玻璃,來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建築用U型玻璃就是一種型材玻璃,利用大量廢舊玻璃,不但保護了環境,還最大限度地節約了不再生礦產資源,增添了圍護牆板的美觀大氣,完全符合牆體材料改革方針。
2012年9月,雲南家華公司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以廢舊玻璃為原料生產U型玻璃的方法》發明專利證書。
前不久,我們專程到昆明采訪了發明人米家華,不僅認識了U型玻璃,也通過這項技術成果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牆體材料創新勢在必行
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我國預期性目標城鎮化率達到51.5%,預計每年新開工房屋建築面積約20億平方米,牆體材料占房屋建築材料的70%,每年需要約60億平方米。
燒磚制瓦,傳統牆材主要來自土地。深入開展牆體材料革新和推廣節能建築工作,是保護18億畝耕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新型牆材發展迅速,已占據牆體材料的主導地位。2010年,全國產量占牆體材料總量比重超過55%,應用新型牆材新建節能建築累計面積48億平方米,江蘇、浙江、福建等13個省(區、市)新型牆材應用比例超過70%,北京、上海等地超過了95%。
於是,平板玻璃牆材與日俱增。但玻璃是“資源消耗大戶”,每生產1噸玻璃,需要消耗約1.2噸原料,包括石英砂、純鹼、石灰石等。同時,玻璃又是“垃圾生產大戶”。除了玻璃生產中的破損率,使用後更是難以處理。既不能焚燒,深埋又不能降解,還污染土壤及地下水資源。
用廢舊玻璃生產U型玻璃
怎樣才能讓廢舊玻璃成為可持續利用的再生資源呢?一條新的出路出現——作為主料生產U型玻璃!
U型玻璃亦叫槽形玻璃,因其斷面呈“凵”形而得名,可作為新型牆板用於建築外牆、內隔斷作圍護。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德國總理科爾訪華時向鄧小平推薦了U型玻璃成果。1996年,雲南家華公司成功引進,建成了年產60萬平方米的現代工業化U型玻璃生產線。目前,全球只有三條U型玻璃生產線,兩條在德國,另一條就在家華。
U型玻璃的主要原料70%是廢舊玻璃。利用廢舊玻璃生產U型玻璃是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德國工業化生產已經實現98%的回收利用,而我國仍任重而道遠。
今年3月,國家工信部發布2012年1號公告,公布了《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第一批)》。“利用廢舊玻璃生產U型玻璃新型牆體材料技術”被列進了目錄。經國家專家組驗收,雲南家華公司被評為“國家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示范工程”,納入國家產業發展大盤全面推廣,還被列入201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扶持項目,獲得了100萬扶持資金。
引進、吸收、創新,生產U型玻璃後,面臨的第一個大難題就是市場准入。產品標准是市場的准入證。花了整整4年時間,米家華作為第二起草人參與編寫了國標《建築用U型玻璃》。隨後,又參與編寫了國標設計圖集《外裝修—U型玻璃》、《建築玻璃應用構造—U型玻璃隔斷》。如今16年過去了,終於完成了標准法規體系建設。U型玻璃已經列入《雲南省新型牆體材料目錄》,獲得了雲南省新型牆體材料認證證書,即將列入《國家新型牆體材料目錄》《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目錄》。
正如米家華所說的那樣:“U型玻璃創新成果實現了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發展,科學發展觀將促進U型玻璃成果進一步轉化,讓成果服務於人民!”
U型玻璃建築有精彩表現
2012年9月中旬,全國第一屆新型牆體材料設備及配套產品展覽會在洛陽舉行。U型玻璃代表我國牆體材料革新工作20年取得的豐碩成果參展,成為了新型牆體材料的一個亮點。
“對於每年需要60億平方米牆材的龐大市場來說,年產60萬平方米的U型玻璃,僅為需求量的萬分之一,市場空間十分巨大。”米家華介紹說,通過16年的努力,家華公司已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自主研發了世界上第一條U型玻璃專業鋼化線;產品應用范圍也極大地有了拓展,可以滿足建築設計的更多需求。“若能得到國家資源綜合利用政策和牆改基金的支持,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來看,我國未來需要的不僅僅是一條,而是10條,20條,甚至上百條U型玻璃生產線。”
早在2004年,家華公司就建立了官方網站,目的是為了解決人們對U型玻璃的認識問題。隨著多年的積累與完善,目前該網站已成為集圖片、視頻、文字為一體的綜合性網站。他們還自主研發了網絡數字化集成平台,與全國建築項目信息數據庫有效對接,可以及時、准確地獲得18萬個全國建築項目的第一手資料,對每一個建築項目進行精確營銷,並且積累了海量的建築師資源,讓設計師認識U玻、設計U玻、應用U玻。
目前,全國各大城市都有U玻建築的精彩表現。北京奧運會新聞中心、北京空港、寧波博物館、青島卷煙廠、上海世博會智利館、杭州萬象城等,14000多個U型玻璃建築,正如一張張精致的名片,扮靓了一座座美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