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五大宮調唱響古鎮板浦街頭

五大宮調唱響古鎮板浦街頭

日期:2016/12/15 23:25:25      編輯:古代建築
 中國江蘇網訊:海州五大宮調,雖然貴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由於傳承人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局限性,人們聽到的機會比較少。

  在其發源地之一的海州區板浦鎮,海州五大宮調一度難覓傳唱者。然而,近年來,在一群老年愛好者的努力下,海州五大宮調重新在古鎮街頭、社區唱響,而且“非常有戲”,吸引了不少愛好者。

  “從南飛來一群雁,有的成雙有的孤,成雙雁飛來飛去,倒有多好看啊(當地方言,意為特別好看)……”這是日前板浦晚霞老年業余藝術演出團在板浦街頭演出海州五大宮調時的一段唱詞。原汁原味的方言,讓人聽了深感親切。

  “板浦鎮上的百姓最愛聽什麼戲曲?”

  “五大宮調,必須的!板浦是海州五大宮調的發源地之一,從明末清初到現在的幾百年間,五大宮調一直在板浦傳唱。”海州區板浦鎮文化站站長丁芸這樣回答記者。她介紹說,鎮上近兩年海州五大宮調的演出很多,受到了居民的歡迎,晚霞老年業余藝術演出團承擔了大部分的演出任務。

  晚霞老年業余藝術演出團因為表演的多數是海州五大宮調,因此又被街坊們稱為“五大宮調藝術團”。這支隊伍成立於7年前,成員在高峰時有40多人,多數是退休的老同志,平均年齡60多歲。家住南門社區、今年63歲的演出團團長朱長生告訴記者,演出團的老同志差不多都是聽著海州五大宮調長大的,每當五大宮調熟悉的旋律響起,對他們而言,不僅僅是在聽一首曲目,更蘊含了對過往歲月的追憶。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話用在晚霞老年業余藝術演出團成員的身上一點也不誇張。因為在板浦海州五大宮調的傳承人少,他們都是跟鎮上一位80歲的馬老學唱的。沒有音像資料,馬老教他們的時候都是口口相傳,這樣學來的唱腔更加原汁原味。幾年的時間裡,他們學會了《一輪明月當空照》、《青山隱隱》、《天台有路人難行》等100余首曲目。3年前,晚霞老年業余藝術演出團第一次受邀公開演出,那是在板浦李汝珍紀念館,場面很大,幾百位觀眾到場,反響熱烈。

  首演成功大大激勵了這群老年人。此後,他們配置了二胡、三弦、竹笛、梆子、電子琴等樂器,經常到市民廣場、街頭巷尾為市民義務演出。為了提高演出水平,他們經常在文化站排練,還經常到新浦、海州和五大宮調發燒友們進行交流。

  “五大宮調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再不傳給年輕人,就會遺失,我覺得我們這些老年人還能做一些貢獻。”朱長生說,這是演出團的目標,因為愛好五大宮調,大家聚到了一起,辛辛苦苦地排練,就是為了能將精彩的演出獻給街坊鄰裡,將這一傳統曲藝傳承下去。58歲的朱秀芳也是演出團成員之一,自己的孫子很小的時候,朱秀芳就教他學唱五大宮調,幾年下來,在她的熏陶下,上中學的孫子已經能唱好幾首曲目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