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靈武收集明代城磚2000余塊

靈武收集明代城磚2000余塊

日期:2016/12/15 1:20:5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近日,靈武市在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在東塔拆遷區片多家住戶家中發現大量明代城磚。這些磚長47厘米、寬23厘米、厚10厘米。為了加強文物保護力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靈武市文物部門對散落的城磚進行征集,共收集城磚2000余塊。這些明代城磚將為今後靈武城牆維修工作奠定基礎。

    靈州古城牆作為寧夏境內為數不多的明代城牆遺址,2010年12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而此次收集的明代城磚就來自靈州古城牆。據史料記載,靈武古城重建於明代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至今已有近600年歷史。明景泰三年、清乾隆五年分別進行擴修,當時城高三丈一尺,四道城門分別叫澄清、孕秀、洪化、定朔。當年靈州城城池堅固,氣勢宏偉。1917年,靈武知事余鼎銘維修因地震倒塌城堞時,從城牆下火神廟中發現兩箱西夏文佛經,後流失日本、美國、法國等地。據學者考證,這批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的西夏佛經為元代刊本活字版,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它對研究元代印刷技術水平、西夏文字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1958年,靈武當地大規模拆除城牆磚,建成靈武人民影院和秦腔劇院。1969年,居民拆除城牆磚,砌成總長7283米的地下防空洞。如今,靈州城牆尚存西北角,東西長230米、南北長155米、牆高10.3米,牆體外包三層厚70厘米城磚。據了解,這些明代城磚將計劃用於今後靈武城牆的維修修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