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故宮民國時期寶蘊樓啟動首次大修

故宮民國時期寶蘊樓啟動首次大修

日期:2016/12/15 1:20:1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故宮成片的紅牆黃瓦宮殿群中,完全以西洋建築的式樣設計建造的寶蘊樓絕對是獨具特色的一座。昨天,這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洋樓啟動建成後的首次大修。

  寶蘊樓位於故宮西華門內、武英殿西,是民國時期在原清朝鹹安宮舊址之上建造,用以存放沈陽故宮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所藏多達3150箱的23萬多件文物。現存三座西洋式二層樓閣及一座鹹安宮遺留的大門(即鹹安門)。它建成於1915年,總建築面積約1650平方米,長期作為文物庫房使用,因為要存放的這批文物多是金石玉寶和珍貴的秘籍,其價值不可估量,所以就把庫房命名為“寶蘊樓”。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表示,整個工程預計於2015年5月底竣工,修繕完成後,將在此舉辦“故宮博物院院史陳列”展覽,一部分區域將作為文化研究與學術交流活動使用。

  故宮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工程昨天也同時啟動,該工程位於故宮西河沿區域,占地面積19675平方米。該項目完成後,將可以讓占據故宮博物院內多處古建築的文保科技部搬出紅牆,從而更好地保護故宮古建築群、消除安全隱患;也可以恢復西河沿地區歷史文脈與建築肌理,保持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的完整性。

昨天,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工程啟動及故宮寶蘊樓修繕保護工程開工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這意味著,故宮西河沿區域將從清末廢棄的建築遺址、垃圾坑變身文物保護基地,還將紅牆以裡的9處辦公單位全部搬出。同時,塵封了一個世紀,保存了無數珍寶、秘笈的故宮老文物庫房寶蘊樓也將光榮“下崗”,經過修復後,用於展覽展示。

    項目:文保綜合用房

  位置:故宮西河沿區域 用處:文物保護、辦公

  新建

  清代垃圾坑上建平房9處辦公點將遷至此

  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工程位於故宮西河沿區域,該區域北鄰城隍廟,南鄰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西鄰城牆,東鄰壽康宮、壽安宮區域,地形狹長,占地面積近2萬平方米。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介紹,經考古發掘,發現西河沿遺址規模結構簡單,總體規格較低,且遺址均遭受嚴重破壞,尤其建築基址大體在清道光期間被毀壞並徹底廢棄,代之以垃圾坑。該區域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後一直作為故宮博物院的料廠、木工廠和庫房,場地堆放木料加工邊角料,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據介紹,該工程項目依據歷史資料、專家咨詢意見和故宮現存神武門內東西兩側長連房進行建築設計,無論在建築外觀、使用材料、建築高度、檐口高度及建築進深等與故宮現存神武門內東西兩側長連房基本一致,設計為一層建築,總建築面積13025平方米,預計2016年3月建成。

  項目完成後,將為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科技保護工作提供更好的空間和條件、整合文物保護工作流程,推動各項文物保護、修復與學術研究工作進展,也可以讓占據故宮博物院內以文保科技部為主的9處辦公地點搬出紅牆,從而更好地保護故宮古建築群、消除安全隱患;也可以恢復西河沿地區歷史文脈與建築肌理,保持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的完整性。

  項目:故宮寶蘊樓

  位置:西華門內、武英殿西用處:陳列展覽故宮院史

  修繕

  重頭存貨已劃入他館百年庫房將對外開放

  昨天,故宮寶蘊樓修繕保護工程正式開工。這處百年文物老庫房首次示人,多位故宮工作人員包括領導都表示從未進入過這處曾經的“庫房重地”。

  單霁翔介紹,寶蘊樓位於故宮西華門內、武英殿西,是民國時期在原清朝鹹安宮舊址之上建造,現存三座西洋式二層樓閣及一座鹹安宮遺留的大門(即鹹安門)。它建成於1915年,總建築面積約1650平方米,長期作為文物庫房使用。現在建築的屋頂瓦面、大木結構、內外裝修裝飾、油飾彩畫及院落地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損,亟待進行科學而謹慎的保護修繕。

  據了解,一直到去年,寶蘊樓還作為文保庫房使用,但當年沈陽故宮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所藏文物經過劃撥已經在多年間陸續入藏全國各家博物館。後來存放的是文物系統其他文物。

  單霁翔說,寶蘊樓的建造歷史及建築風格在整個故宮古建築群中具有獨特而鮮明的特征。因此,故宮博物院在堅持文化遺產保護的原真性原則和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文物保護修繕原則的基礎上,盡可能使用原做法原工藝,盡可能保留原有構件,以確保各單體建築及文物遺存在修繕前、後保持風格的一致性。

  他說,工程同時以文物建築現狀修整為主,采取適當的技術手段,排除寶蘊樓現存文物建築存在的安全隱患,保證文物建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整個工程預計於2015年5月底竣工,修繕完成後的寶蘊樓將保持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與歷史風貌。寶蘊樓修繕完成後,將在此舉辦“故宮博物院院史陳列”展覽,一部分區域將作為文化研究與學術交流活動使用。

  ■鏈接·寶蘊樓歷史

  用庚子賠款建藏寶樓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退位的宣統皇帝溥儀暫居紫禁城的後宮區,前朝的所有宮殿全部由北洋政府接管。1913年初,北洋政府內務總長呈報總統袁世凱,決定將沈陽故宮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所藏文物運到北京。而北京當時缺少妥善保管的地方,就臨時決定在紫禁城原來的鹹安宮舊址上建造一處庫房,用以存放多達3150箱的23萬多件文物珍寶。內務部與外交部協商決定,從庚子賠款中,撥出20萬元在鹹安宮舊址上建樓來存放文物。此工程於1914年6月2日正式動工,一年後全部竣工並交付使用。因為要存放的這批文物多是金石玉寶和珍貴的秘笈,其價值不可估量,所以就把庫房命名為“寶蘊樓”,並制石質匾額安於北樓正面上。

昨天一早,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工程啟動及故宮寶蘊樓修繕保護工程開工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近百年歷史的寶蘊樓是故宮裡唯一一棟現存的西洋小樓,昨起,故宮開始對其進行全面修繕,預計2015年竣工。

  緊鄰故宮西華門的寶蘊樓,以其奇特的西洋式建築風格與宮內其他建築形成巨大反差,引人矚目。然而,多年來這裡一向大門緊閉,更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昨天,記者終於得以進入寶蘊樓一探究竟。踩在二樓吱嘎作響的地板上,連同行的故宮工作人員都感歎,“這麼多年來,我們第一次知道寶蘊樓裡原來是這樣!”

  記者獲悉,寶蘊樓長期作為文物庫房使用,現在建築的屋頂瓦面、大木結構、內外裝修裝飾、油飾彩畫及院落地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損,亟待進行科學而謹慎的保護修繕。有關具體的修繕方案,故宮院長單霁翔先生表示,“寶蘊樓的建造歷史及建築風格在整個故宮古建築群中具有獨特而鮮明的特征。因此,故宮博物院在堅持文化遺產保護的原真性原則和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文物保護修繕原則的基礎上,盡可能使用原做法原工藝,盡可能保留原有構件,以確保各單體建築及文物遺存在修繕前、後保持風格的一致性。同時,以文物建築現狀修整為主,采取適當的技術手段,排除寶蘊樓現存文物建築存在的安全隱患,保證文物建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據透露,實施寶蘊樓修復工程之前,樓內藏有的文物已經由國家分期分批調撥至全國各個博物館。雖然該建築之前一直作為文物庫房,但其防火防盜標准已經不能達到現在的要求,這也是不再將其繼續作為庫房存放文物的原因。據故宮工程管理處尚國華處長介紹,寶蘊樓整個建築結構穩定,維修中將主要解決屋頂漏雨等細節問題。整體修繕保護工程預計於2015年5月底竣工,修繕完成後的寶蘊樓將保持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與歷史風貌。寶蘊樓修繕完成後,將在此舉辦“故宮博物院院史陳列”展覽,一部分區域將作為文化研究與學術交流活動使用。“我們本著先保護後參觀的原則,至於今後作為展廳開放的方案,院方需要進一步研究。”(記者 王巖)

  新聞鏈接

  將呈現“完整故宮”

  故宮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工程啟動

  昨天一早,故宮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工程在院內舉行了啟動儀式。此工程位於故宮西河沿區域。據院方介紹,經考古發掘,發現西河沿遺址規模結構簡單,總體規格較低,且遺址均遭受嚴重破壞,尤其建築基址大體在清道光期間被毀壞並徹底廢棄,代之以垃圾坑。該區域自上世紀50年代拆除後一直作為故宮博物院的料廠、木工廠和庫房,場地堆放木料加工邊角料,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故宮院長單霁翔先生表示,很久以來,故宮需要一座集文物研究、實驗、辦公與科技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設施。依據歷史資料、專家咨詢意見和故宮現存神武門內東西兩側長連房進行建築設計,無論在建築外觀、使用材料、建築高度、檐口高度及建築進深等與故宮現存神武門內東西兩側長連房基本一致,總建築面積13025平方米,預計2016年3月建成。項目完成後,將為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科技保護工作提供更好的空間和條件、整合文物保護工作流程,推動各項文物保護、修復與學術研究工作進展,也可以讓占據故宮博物院內多處古建築的文保科技部搬出紅牆,從而更好地保護故宮古建築群、消除安全隱患;也可以恢復西河沿地區歷史文脈與建築肌理,保持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的完整性。(記者 王巖)

  新聞內存

  寶蘊樓名稱由來

  “寶蘊樓”名稱的得來,顧名思義與寶物有關。據介紹,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退位的宣統皇帝溥儀暫居紫禁城的後宮區,前朝的所有宮殿全部由北洋政府接管。1913年初,北洋政府內務總長呈報總統袁世凱,決定將沈陽故宮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所藏文物運到北京。而北京當時又缺少妥善保管的地方,就臨時決定在紫禁城原來的鹹安宮舊址上建造一處庫房,用以存放多達3150箱的23萬多件文物。內務部與外交部協商決定,從庚子賠款中撥出20萬元在鹹安宮舊址上建樓來存放文物。此工程於1914年正式動工,一年後全部竣工並交付使用。因為要存放的這批文物多是金石玉寶和珍貴的秘籍,其價值不可估量,所以就把庫房命名為“寶蘊樓”,並制石質匾額安於北樓正面上。文/本報記者  王巖

  寶蘊樓建築風格

  寶蘊樓是按照西洋建築的式樣設計建造的,圍繞鹹安宮舊址的北、東、西三面,與鹹安門形成圍合。北樓是主樓,左右對稱的東西兩樓是輔助設施,連接主樓與副樓之間的兩層外廊,是以白色的欄桿和廊柱構成的空透走廊,使整組建築顯得清爽而明快。三座樓均采用城磚砌築牆身。外牆面抹飾水泥,並劃出規整的矩形格,再刷紅漿,似乎外牆是用堅固的石料砌成。牆上開了窄長的窗子,所有窗戶的線腳均飾白色,與紅色牆身恰成對照。出於安全考慮,門窗均為雙層,外層均為鐵門鐵窗。樓房的屋頂是高聳的四坡式,上覆魚鱗狀的牛舌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