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落缤紛的文物古建文物之最
日期:2016/12/14 21:26: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縱覽解放路,錯落缤紛的文物古建彰顯了太原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體現了龍城歷史文明的源遠流長。
最古老的建築——普光寺。
位於解放路西側西緝虎營。據《陽曲縣志》記載:普光寺建於東漢建安年間,唐初賜名普照,後避天後(武曌)諱改今名。是太原市乃至山西省、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寺院。普光寺建築斗拱碩大,簡潔莊重,專家已認定為元代遺構,是元代建築的典范之作。
最洋氣的建築——天主堂。
它全稱為太原聖母無染原罪主教座堂,簡稱太原總堂。它是一座羅馬平頂式風格的高大建築,牆體外表為鐵紅色,間以白線裝飾。天主堂始建於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庚子年(公元1900年)被毀,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重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神秘的建築——清真古寺。
據碑文記載,寺為唐代貞元年間(公元785年—805年)創建,元、明、清三代重修,現存主體結構為帶有元代風格的具有明顯側腳特征的明代大殿。殿內凹壁處镌刻有貼金的阿拉伯文《古蘭經》,雕工極為精細。寺內還有宋代黃庭堅、元代趙孟頫、清代劉墉等人的題銘碑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完整的建築——督軍府。
督軍府現為山西省人民政府駐地,位於解放路與府東街的十字路口東北處。據清道光《陽曲縣志》載,原為晉文公(重耳)廟。督軍府坐北朝南,中軸線自南而北原來排列著影壁、大門、儀門、東西二層廊樓、大堂(現淵誼堂)、二層磚石結構樓、二層木樓、自省堂(今梅山會議廳)、梅山。中軸線東側為東花園、內北廳、勤遠樓,西側為西花園。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督軍府中最有特色的應該是進山鐘樓(梅山鐘樓),其位於督軍府舊址最北端,民國8年(公元1919年)建。磚石結構,基座三層,樓體五層,為歐洲哥特式建築,至今每日可聞報時聲。是省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