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讓農民群眾成為“拯救老屋行動”的受益者

讓農民群眾成為“拯救老屋行動”的受益者

日期:2016/12/14 11:07:0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傳統村落保護資助項目“拯救老屋行動”在松陽啟動

4月14日,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拯救老屋行動”項目在松陽縣古市鎮山下陽村正式啟動。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副秘書長李繼龍,浙江省文物局局長陳瑤,副局長吳志強等國家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及浙江省松陽縣有關領導及各方代表、新聞媒體出席了啟動儀式。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在啟動儀式上致辭並宣布“拯救老屋行動”項目啟動。勵小捷理事長指出,“拯救老屋行動”通過基金會的有限投入,帶動各方資金投入傳統村落保護,讓農民群眾成為拯救老屋行動的受益者。近年來全國傳統村落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文物建築亟待修繕的需求十分迫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開展傳統村落保護項目非常必要。基金會認為,松陽縣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和社會氛圍,示范項目必將成為“拯救老屋行動”的先行區、示范區。

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起的“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旨在探索構建以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資助為推動,房屋產權所有人為主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拯救老屋行動體系,是解決私人產權不可移動文物建築修繕資金短缺的創新之舉,也是對國務院於3月4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中“通過文物保護補償、公益性基金等,加強私人產權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維修”的一次思考和探索。

通過調研和論證,今年1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選定松陽為全國唯一一個整縣推進試點縣,計劃首期投入資金4000萬元,資助開展傳統村落保護項目“拯救老屋行動”,力求讓居住在文物建築中的農民群眾能生活得更加舒適,成為公益項目的直接受益者,形成“拯救老屋行動”與傳統村落保護、調動產權人積極性、促進民生改善和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共生模式。

“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擬在兩個年度內全面完成。項目的實施突出基金會公益資金在傳統村落保護中的示范性、探索性和帶動性,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在資金籌集上,基金會公益資金采取分類分檔的方式進行資助,資助比例為產權人修繕工程總費用的50%,充分發揮公益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產權人(或受產權人委托的執行人)采取個人自籌、親友拆借、銀行貸款、村集體墊付、社會資本參與“五管齊下”的方式,有效破解部分群眾修繕資金短缺的難題。對特殊困難群眾,給予特殊補助政策。在申報和評審上,項目實行產權人(或受產權人委托的執行人)申報的方式。由基金會、松陽縣和第三方機構共同制定申報程序和評審標准,在全縣范圍內按照公平公正、公開、自願的原則,引導動員符合條件的房屋產權人申報。按照價值優先、整體優先、使用優先的原則,做好項目的優化和篩選。同時,委托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承擔技術團隊責任,負責制定修繕導則、工程造價評估標准,施工現場技術指導以及“松陽匠人”之古建築工匠的培訓。

(來源: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