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鎮安昌享受歷史的幽香
日期:2016/12/16 18:37:54   編輯:古代建築
浙江歷史文化保護區——安昌古鎮,位於紹興縣,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著名江南水鄉古鎮。安昌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氣候,溫和多雨,全年平均溫度16.4攝氏度,夏秋之際為最佳旅游時間.春天是小鎮最美的時候,天氣溫暖,還有春花相伴。
安昌是人們休閒的好去處,它的靜谧與古典美交相輝映,身旁潺潺流過的河水和水岸邊古意濃濃的茶樓酒肆在這夜色中傳遞古老的韻律。安昌旅游,最適合二三知己,或清晨或黃昏,輕輕徜徉在小橋流水之上,漫步與青石小巷之間,無須太多的言語,只要目光的交流,靜靜地品味那一份靜谧與真純,聽流水訴說千年的古韻。
安昌,是一本飄在水上的書,從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漂流至今,她的歷史文脈,令古今游客無不徜徉於山水湖畔,流連於老街古巷,駐足於名人故居,翻開這本水上的書,也許才能真正領略到水城安昌的別致情韻,感受到留連於古典與現代之間的獨特風情。
歷史上的安昌曾經是商品經濟發達、貿易地位顯赫的經濟重鎮。在紹興當地歷來就有“金柯橋,銀安昌”的說法。在水運業相對鼎盛的時期,安昌鎮是浙東航運線上的主要商埠碼頭,商賈雲集,經濟發達。同時也是連接紹興西北部、蕭山東部乃至毗鄰的上虞、杭州等方圓百余裡之地的產品集散地。尤其是棉紡織業,安昌“挾水運之利,仗物產之豐”成為當時整個浙東地區的重要棉花集散地。縱橫相連阡陌交錯的河道水巷,成為當時貨物流動、商品交易的通道。
公元896年,吳越王錢缪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該地平定董昌之亂,遂命名為安昌。鎮裡上了年紀的老人說,安昌可有大來頭——大禹王還是在安昌鎮東塗山討得老婆哩!
傳說自然不必非得考證出些什麼,但安昌那條沿河而建的老街卻實實在在是始建於明成化、弘治年間。170多米長的老街上商鋪林立,都是些極有特色的小店:敲洋鐵皮的老伯自顧自地專心工作,店門口的洋鐵桶、洋鐵皮漏斗、茶壺說出了他的手藝。理發店是那種極老式的,昏暗狹小,但老師傅一身白大褂干干淨淨,如在電影裡一般。
雜貨店裡都是些廉價的日用品,厚實的木門板上依稀可見花紋,黑白電視機裡永遠是模糊的影像。更多的是小吃店,散發著包子香味的熱汽在老街裡慢慢彌散開來。綿綿細雨裡,古鎮的空氣裡浸潤著的醇濃的黃酒氣息,爬滿了青苔的河埠頭、濕滑幽深的小巷、光可鑒人的石板路,偶有一條“吱呀吱呀”作響的烏篷船從密如蛛網般的水巷裡搖出來,船老大的烏氈帽在霧氣中隱約可見。
紹興千百年來的民俗風情在安昌古鎮大都得到了保存和延續,在安昌就有紹興保存最好的古建築。長長的棚街,隨著光滑的青石板路延伸的很長很長。窄窄的街道兩側是古色古香的樓閣和台門,迎風飄逸的酒旗和招牌,多是飯館和特色小店。三裡老街,兩廊相連,店鋪林立,,行著成群的"氈帽"飄揚著社戲的曲調,座座造型各異的石橋下穿梭著烏蓬船,那水是碧綠深邃,微波不興,仿佛陳年的老酒,蕩漾著往事,彌漫著鄉緒,更能體味到一幅幅喜慶祥和、古老淳樸的水鄉風情圖。
古鎮安昌很小,小到一座橋、一條河,便是一個風景。小橋流水人家,加上烏蓬船,處處充滿著古典的韻味。安昌的小橋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態,古樸典雅,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
走進安昌,沿著那條穿過古鎮的小河,就像走進了水鄉的生活。小橋流水人家,寧靜而祥和。沿著老街的小鋪裡有的是流傳多年的技藝,箍桶、扯白糖、納鞋底,駐足下來,聽鋪子裡的大爺講講這其中的典故。一路走來還可以順道參觀幾處古跡,比如仁昌醬鋪、比如惠康錢莊、比如中行舊址,走進去,仿佛走進了一段古老的故事。
安昌很難用人文或是風景來定義,因為這裡人文和風景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於是,游在安昌,漂在安昌,也便翻開了這一本漂在水上的書,享受著歷史的幽香。